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江西两代人51年演绎人间大爱!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4-22  责任编辑:信子维

  李火根,男,现年69岁,江西省德兴市万村乡墩上村人。

  他们之间不是亲戚,更没有血缘关系。从父亲到儿子,从15岁到66岁,整整51年,他们之间演绎着半个世纪的不离不弃。在德兴市万村乡墩上村,村民李先水、李火根父子,接力照顾同村残障村民李古桂半个世纪的事迹被邻里乡亲传为佳话。初夏时节,笔者走进大山深处的德兴市万村乡墩上村李村组,走近这段半个世纪的未了情。

  朝夕相处的“兄弟”

  普通的民居,简单的家电,德兴市万村乡墩上村李村组村民李火根的家,与其他村民家没啥两样。厨房内,一位花甲老人静坐在一个四方的小茶几前,他有时会像小孩子一样用筷子敲打碗盘,有时会将筷子叼在嘴里把玩。另一边,则是面朝灶台的李火根,他正在洗菜做饭。当看到笔者的到来,李火根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儿,还不忘介绍起对面那位花甲老人。“他叫李古桂,是我的‘兄弟’”。

  今年71岁的李火根生活很简单,主要就是照顾“兄弟”李古桂和养蜜蜂。

  “李古桂有智力障碍。”李火根说,“别看他66岁了,可他从没做过一天饭。一日三餐都要为他准备好。”

  其实,李火根和比他小5岁的“兄弟”李古桂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就连亲戚也算不上,但他们已经相依相伴了半个世纪。

  这一留便是51年

  李火根为何要照顾残障的李古桂呢?

  万村乡墩上村驻村第一书记汪淑华说,她从2017年才开始驻墩上村,李火根照顾残障村民李古桂的故事,她经常听村民们说起。

  “事实上,李火根还是从其父亲李先水手里接棒的。”同村村民李水生说,“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但我知道最早是李火根的父亲李先水开始收留照顾李古桂的。”

  知情人的讲述,将时间拉回到了1952年。那年正月,李先水在外乡见到了刚刚离婚不久的李古桂的母亲,见其相貌人品还不错,便将其介绍给同村青年李章半,也就是李古桂的父亲。第二年,李古桂便来到人世间,家里人叫他“幼子”。

  “‘幼子’这个称呼,一直保留到了现在。”李火根说。

  “以前听父亲说过,‘幼子’生下来的时候一切正常,可到了两三岁的时候,持续发高烧,患上脑膜炎,脑袋就开始不行了。”在李火根的记忆里,童年的李古桂因为智力问题,不但没有朋友,还经常被欺负。

  1968年,李古桂的父亲李章半喝农药自尽了,李古桂的母亲便一病不起,那时“幼子”只有15岁。后来,李古桂同母异父的姐姐在多次探望后,决定将母亲接回老家。

  “妹子,把‘幼子’留下吧,有我吃的,就有他一口吃的。”李先水一直觉得,因为他的撮合才让“幼子”来到这个世界,所以他希望自己能为李古桂做点什么。

  事实上,李古桂的到来,对当时这个本就不富足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因为我二弟腿部有残疾,家里也不宽裕,没想到父亲会收留李古桂。”李火根回忆说。

  不久,李古桂的母亲过世,李古桂就留在了李先水家里,这一留,就是51年。

  子接父棒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1985年,李火根清楚记得,他被父亲叫到跟前,父亲说自己年纪大了,希望他能接过照顾李古桂的担子。

  “那时,我已经结婚生子,算是分家生活了。”李火根答应父亲,“‘幼子’就像我的弟弟,我一定会照顾好他。”

 

  万村乡民政所所长张道天在民政所工作有近20年了,他首次知道此事,是十几年前的一次全市范围内的上门核对五保户信息和五保户现状普查。李古桂是五保户,是他的普查对象。

  “原来李古桂去了李火根家。”张道天回忆十几年前李古桂在李火根家中吃饭的场景,仍然觉得很意外。“李古桂也有几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但李古桂母亲过世后,他们就几乎没有来往。”张道天说。

  “李古桂虽然脑子有点问题,但也能听懂,就是表达不清楚,平时只能让他做些放牛、锄草等基本的农活。”李火根回忆说。

  记得有一回,李古桂放牛时被牛角捅伤,在床上一躺就是半个多月;还有一回,李古桂在屋后的山上砍柴,自己把脚砍伤了,医疗费花了李火根半年的收入。

  “也许只是因为他叫我一声哥哥吧。”李火根说。李古桂喜欢喝酒,李火根就隔三差五买些酒水回来。再后来,妻子病逝后,年过七旬的李火根就自己动手给“幼子”洗衣服……无论生活条件如何艰难,李火根都像当年父亲一样,从不言弃、从未放弃,尽心尽力照顾着智障的李古桂。

  “虽无血缘,却早已融入血液”

  “我妻子是2014年过世的。”李火根说起妻子,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事实上,挑起李古桂的担子,少不了妻子的支持。

  张道天说,李古桂智力残疾,伤残等级是四级,“可是以前有残疾证也没有补贴。”另据德兴市残联工作人员朱伟宏介绍说,由于李古桂的伤残等级为四级,他是五保户不是低保户,不享有护理补贴。

  接过担子时,李火根的大女儿16岁,二女儿10岁,再加上李古桂,生活非常拮据。“后来我和朋友办厂,生活才有了好转。”李火根回忆说。

  李火根办厂结束后,曾回乡担任过11年的李家组小组长。墩上村村干部李东生说,李火根担任小组长期间是2007年至2018年初,在李村组的多个“一事一议项目”上,遇到办事缺钱时,李火根总是先贴钱进去。村里修路,他先后垫付了2.5万元、8000元。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共事这么多年,也从来没见李火根因为任何家里的特殊情况而请假。”李东生如是说。在村民眼里,李火根能义务照顾残障李古桂实为不易。村民李书中就对李火根充满了敬佩,“要知道,他自己的亲弟弟也有腿残,他也要经常帮衬着。”村民余柳娥说,“他儿媳妇嫁过来的第二年,就因为意外一只手截肢了。”

  万村乡副乡长李桂林说,“李火根连任了11年李村组组长,今年他主动请辞,但在近期的村民代表选举时,他还是获得了高票。”

  对此,李火根笑着说,像现在这样在家中养养蜜蜂也挺好,还能更好地照看“幼子”。以前就算要出门务工,他中午也会赶回家给李古桂做饭;有时候实在赶不回,也会提前做好饭菜,热在电饭煲里。

  “虽没有血缘,但却早已融入血液。”李火根说。

  第三代愿接力下去

  “‘幼子’,夏天气温高,蜂箱不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记住了没有?”中饭后,李火根带着“幼子”在后院检查蜂箱,看着站在身后的李古桂,李火根忍不住把之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分箱、除虫、割蜜,李火根把自己掌握的养蜂技术反反复复说给李古桂听,一遍又一遍演示给他看。李火根不知道李古桂能听懂几句、掌握多少,但他相信,这可能是他有生之年能为“幼子”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干活的时候,偶尔递给对方一个微笑,他们都会很开心。这样的“兄弟”,简单,快乐,有时候还真让人羡慕!三年来,蜂箱箱数由8箱到20余箱再到40余箱,收入从不足7000元到近2万元再到3万余元,“兄弟”二人慢慢经营着自己小小的“甜蜜事业”。今年年初,驻村第一书记汪淑华找到李火根,准备给他再添置一些蜂箱,帮助“幼子”“造血”脱贫,为“幼子”的晚年多储备些积蓄。

  “刚把想法与李火根一说,他立马就答应了。”汪淑华回忆说。

  汪淑华不知道的是,教李古桂养蜂挣钱,李火根十多年前就想过,只是每每看到李古桂在蜂箱前的惊恐状,他又放弃了。这一次,李古桂依然是远远地躲在他身后,李火根耐心地教着他,李古桂点头说“哦,哥哥”。

  在他的照顾下,李古桂身体也越来越硬朗。李火根经常开玩笑:“可能是‘傻人’有傻福吧。”

  如今,李火根已年逾古稀,但他对于李古桂的晚年生活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子女们也和他一样,一直把李古桂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平时吃穿用度,子女们都会为李古桂考虑周到。“我们会把照顾‘幼子’叔叔的担子接下去,让他安享晚年。”子女们的话,让李火根感到很欣慰。

  一辈子,一生情。李火根父子两代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温情接跑,照亮了“陌生人”李古桂的未来,也照进了世人的心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伦理道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偏远的小山村里演绎了一曲孝与爱的赞歌。

  李火根先后荣获2018年12月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江西好人”“上饶好人”等称号。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