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扶贫产业之花异地绽放——广西玉州区提前实现全部贫困村脱贫摘帽扫描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3-27  责任编辑:张雨

今年年初,自治区相关部门同意玉林市玉州区云良村、新定村等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这是该区最后一批脱贫出列的贫困村。

至此,该区1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2万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十三五”贫困村全部摘帽,成为玉林市首个全部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县(市、区)。

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机制,采取异地发展产业模式带动扶贫产业,带领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是玉州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在异地发展扶贫产业

3月19日,在玉州区产业扶贫中药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记者看到10多名村民正在基地里除草,基地里成片种植的莪术、天冬等中草药长势良好。

针对一些贫困村因场地不足等难以发展扶贫产业的实际情况,该区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机制,采取异地发展产业模式带动扶贫产业,引领贫困户增收致富,不让一个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掉队。

在异地发展扶贫产业时,该区在仁厚镇上罗村建立产业扶贫中药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并由玉州区扶贫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经营、管理,利用云良村、阳山村等2个贫困村的特色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中药材种植。按照委托经营协议,该公司管理和使用资金,每年按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总额的8%进行分红。

“建设产业扶贫中药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既解决一些贫困村由于场地等因素制约难以发展扶贫产业的困难,确保参与异地发展扶贫产业的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又推动扶贫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该基地负责人江宁介绍,基地已初步投入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约156.7万元,种植天冬、莪术500亩,于去年5月开始种植中药材。

“我在基地里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每年村民合作社的分红,日子越过越好,去年已经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正在该基地里劳作的村民苏龙清说。

该区发挥扶贫公司的优势,在异地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目前,利用城北街道陈旺村、彭村等贫困村特色产业扶持资金在仁东镇大鹏村异地发展250亩蔬菜种植;利用非贫困村的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1169.4万元在仁东镇石地村、鹤林村、鹏垌村异地发展蔬菜和优质水稻种植。现在,扶贫公司共发展5个扶贫产业基地1700多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蔬菜、大蒜等约2万亩。

该区还充分借助部分贫困村有集体土地和鱼塘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实现贫困户就地就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促进增收。

“技术扶贫”开辟创业新路子

在位于仁东镇木根村的玉林市康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大棚内的苦瓜、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到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在大棚内干活的多数村民,不但加入合作社,还学会种植蔬菜技术,‘技术扶贫’使不少贫困户增收致富。”该基地负责人梁剑介绍,目前已经有205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每户通过产业扶贫资金投入4000元,共有82万元委托该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3年内每年按照投入总额的8%直接分红给贫困户。

为了彻底扭转贫困村局面,仁东镇将特色产业扶贫作为首要任务,开启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多种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户可持续脱贫增收,推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推进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特色产业扶贫的路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术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仁东镇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整合资源,培养致富带头人,增强致富带富技能。再通过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借助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基地开展现场观摩教学,让贫困户尽快掌握养殖、种植技术,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目前,仁东镇在积极探索“致富带头人传帮带,贫困户学技术”模式,通过扶贫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着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业,带动了10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去年,该区实现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和4292人脱贫,提前实现“十三五”贫困村全部摘帽。今年将继续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增强贫困人口会脱贫、能致富的本领,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扶贫和环保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该区以扶贫公司为引领,以扶贫产业基地为依托,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将养殖粪污制成有机肥用于扶贫产业基地发展有机蔬菜种植。

“这种‘扶贫+环保’的模式,既满足农作物肥料需求,又解决了秸秆焚烧和养殖粪污直接排放的处理方式,实现扶贫、环保效益双丰收。”大塘镇三和村扶贫产业泡桐种植基地负责人杨锐介绍,该基地从城北街道各养殖场收集牲畜排泄物加益生菌发酵制作有机肥,为250亩泡桐进行喷晒施肥,一个月就消纳粪污40多吨。

该区通过采取分类处理办法,加快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首先采取“第三方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方式,把粪肥运送到大型种植基地的密封型交替式液态粪污处理点进行处理,发酵成有机肥就地利用。

同时,引进秸秆+养殖排泄物等有机废物变腐殖质技术,在仁东镇鹤林村开展秸秆和猪粪堆肥试点,利用鹤林村扶贫产业基地500多亩种植区接纳试用。

扶贫产业基地直接收运和资源化利用粪污。如木根村的康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利用周边养殖场粪污进行堆沤发酵成为有机肥料,发展种植大棚有机蔬菜,年接纳使用养殖粪污1800多吨。

秸秆覆盖冬种模式,不但提高秸秆利用率,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而且降低秸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扶贫公司在石地村、大鹏村和鹏垌村3个扶贫产业基地采取秸秆覆盖的模式种植大蒜、马铃薯1500多亩,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户充分利用秸秆覆盖种植大蒜、马铃薯1万多亩。(记者 闭初健 通讯员 罗仲平)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