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模范>
泗县: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助推脱贫攻坚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1-14  责任编辑:楚丹

泗县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脱贫攻坚,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泗县而不懈努力。

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村等创建评选活动,加速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加快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房前屋后环境脏乱差问题。

强力推进移风易俗。紧紧围绕“1334”工程,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办理婚丧事宜“十严禁”、社会公民办理婚丧事宜“十提倡”,出台“文明泗县18条”和“泗县市民公约”;各乡镇设立“孝德榜”,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按照宣传氛围营造、活动开展情况、资料留存等方面进行考核,作为年终乡风文明红旗村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积极发挥群众组织推动乡风文明的积极作用,全面治理天价彩礼和婚丧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项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健康发展。2018年以来,全县近800多个家庭取消大操大办计划,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有效改变了全县婚丧嫁娶红白事传统面貌。安徽卫视以《让变了味的“人情往来”回归本然》为题,播出泗县山头镇大柏村支部书记柏伟松儿子结婚,在大门口悬挂横幅:“父老乡亲,我儿婚礼,未备额外宴席,请谅解。谢谢你的支持理解,大柏村移风易俗从我做起”,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出了表率。

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结合争创“五面红旗”,实施“五牌联动”等重点工作,以“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我评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把“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与农民教育相结合,与培育乡风民风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村镇相结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补齐农村精神短板,推动全县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善村容村貌,补农村精神短板,助推乡风文明健康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各乡镇均能按照《泗县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实施方案》时间节点,对“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复评和第二阶段的评选工作,实现了全县农村“十星级文明户”挂牌评选全覆盖。共评选出星级文明户143086户,其中十星级2806户,九星级11747户,八星级25754户,七星级40541户,六星级35835户,五星级及以下26403户。县广播电视台定期播出“十星级文明户”创评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安徽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农民马飞的“追星梦”》为题,报道了泗县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推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具体情况。

精心打造“各级好人”扶贫示范户。为弘扬“好人”精神,助推脱贫攻坚,根据寻访结果,对照六届“最美泗州人”名单,及时和涉及的乡镇对接,共筛选出20户贫困家庭,积极协同乡镇扶贫工作站,按照扶贫示范户“六净一整齐”、“七不七要”的标准进行精准帮扶,定期对“好人”贫困户家庭进行回访,督促落实各项标准,着力把20户“最美泗州人”贫困家庭打造成扶贫示范户。并在县广播电视台、泗县文明网、文明泗州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进行大力宣传弘扬。

深化“孝道扶贫”,提升贫困户幸福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文明办充分发挥“泗县家风馆”教育引导作用,持续开展好家风建设工作。挖掘孝老爱亲,令人为之感动的身边好人系列故事,广泛设立“孝德榜”,激励群众“崇德向善”。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在全县倡导树立“孝以齐家、孝以修身”的良好社会风尚,全面推进孝道扶贫和乡风文明建设。

2018年6月份,县文明办、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妇联联合下发《关于敦促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限期赡养义务人在6月20日前主动将其父母接来共同生活,并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处理好家庭成员关系,确保老人住得安稳、生活舒心。为确保贫困户看上电视、看好电视,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要求,泗县对全县享受政策的贫困户进行摸底,为没有电视机的贫困户配备液晶电视,并免费安装机顶盒,确保贫困户能正常收看电视节目。

配合农村危房清零行动,泗县文明办、团县委、妇联和扶贫办向全县贫困户子女发出《致全县贫困户子女的一封公开信》和“我把老人请回家”倡议书,开展“我把老人请回家”孝老敬老主题活动,弘扬孝道文化,增强家庭亲情,提高了贫困户独居老人的幸福感。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