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模范>
善良女孩乡村代课11年:只要心中有爱,阳光迟早会透进来照亮我们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1-10  责任编辑:张雨

代课十一年,梁红霞换了三所小学,一所比一所小,一所比一所偏远。她随夫迁徙,从山脚下一路跑到大山里。

梁红霞在大山里结婚生子,以校为家,时常陷入“是否要下山”的选择和挣扎。可是时光匆匆而过,她却越来越喜欢大山,难以割舍山里宁静而简单的生活。时转世移,离不开山区孩子的那颗心更加坚定。

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镇五一小学,梁红霞一家“驻扎”在那里。2018年,她有幸入围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教师,今天讲述她的代课故事。

“原来我是留守儿童啊”

2007年,22岁的梁红霞大学毕业。她花光身上所有钱,购买了一张从兰州开往北京的火车票,像无数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迫切地想要逃离过往生活,凭借一颗简单、纯粹的心,一腔热血投入大城市的“怀抱”,期待有一天能够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那时候总是心比天高,想去外面看看。”梁红霞说,年轻那会儿好像从不为生活发愁,觉得开心快活就好。

可是生活永远不像想象中那样顺遂。工作机械重复,收入不多;父母虽然同样在北京打工,但一家人分散各处,一两个月勉强见上一面;北京的夏天干燥炎热,让人感到无比焦躁……

照看她长大的奶奶时常打电话安慰:“不开心就回来吧!”老人家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让梁红霞的心抽动的一下,她萌生出回老家的念想。

最终让她决心回家的契机,来自一则公益广告。一天,她站在公交车站等车,抬头刚好看到街角的广告牌:一个穿着脏兮兮衣服的小女孩坐在村口,眼神凝视前方,仿佛等自己的父母回家。梁红霞大致记得广告牌上写着:“原本应该快乐天真的孩子,却因父母常年不在家里,变成了留守儿童……”

梁红霞牵着孩子的手。摄影/李颀拯

就在一瞬间,这则广告戳中了梁红霞。坐上车,回到宿舍,小女孩的影子却停留在她的脑海里。她问周围的同事“你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吗”,她去网上查找新闻和资料,看到了无数留守儿童的照片。

“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或工作,原来我自己就是留守儿童啊!”梁红霞心想,那图中的孩子不是别人,其实就是自己。

2007年10月,英语专业毕业的梁红霞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甘肃陇南。“小时候就有当老师的梦想,看到公益广告里的留守儿童,好像一下子被唤醒,我要回去当老师。”

“以校为家”的生活

入九后的甘肃大山里寒气逼人。每天早上七点多,天还没亮,梁红霞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吃完早饭我要去教室生炉子,天气太冷了。”梁红霞说,7点50分早操时间,天亮了,孩子们也就到齐了。

梁红霞每天的第一个工作,生炉子。摄影/李颀拯

梁红霞所在的五一小学位于祁山深处,是整个学区9所学校中海拔最高的学校。目前,全校一共45名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采用复式教学。孩子们全部来自周围村子,路途最远的不超过半小时,暂时没有住校生。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统计显示,75%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而梁红霞粗略计算了下,五一小学的留守儿童的比例可能高达95%。面对这样的情况,梁红霞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从离家近的西汉小学,到离家20公里的中王小学,再到2014年10月,梁红霞不太情愿地跟着老公苏子锋上了山,“他被安排到五一小学当校长,我也是老师,就跟他一起过来了。”

梁红霞说起四年前的决定,仿佛云淡风轻,可在做出抉择时,夫妻俩经历了复杂的心里斗争:山上的生活怎么样?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一家三口在山上,这生活能适应吗?“我们俩商量了好多天,最后决定给自己三年期限,先去试试,不行就下山。”

刚到五一小学,梁红霞用“五味杂陈”四个字来形容。学校很小,加上他们夫妻俩一共6名老师;一家三口生活在改造过的大教室里,过上了“以校为家”的生活,“人家都是越调动条件越好,我怎么越来越差呢?”

梁红霞一家,现在租住在校门口的房子里。摄影/李颀拯

每当下雨时,外面大雨,教室里小雨;活动板房潮湿异常,每天跟老鼠、大蜘蛛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昆虫为伴;山上没有商店,每周下山采购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艰难。

可是,让夫妻俩最头疼的却并不是日常生活。留不住老师,留不住学生,全镇9所学校排名垫底,教学质量让人焦头烂额。

大山里的创新教育

“既来之,则安之”,抱怨通常是无能的表现,梁红霞夫妻俩决定作出改变。

所有驻扎在乡村的老师,常常被冠以“坚守”“苦教”等词语,老师苦教,学生苦学,读书成了一件“苦”事情。而梁红霞的想法却一直朴实而简单:在最大能力范围内教好每个孩子,成绩好的将来走出大山,去外面接受更好的教育;成绩差一些的安心留下来,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内心美化贫瘠的土地,让家乡变得美丽富饶。

她通过努力,先从改变自己开始。2017年,梁红霞幸运的加入到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青葵花导师计划”,在2017年3月获得了第一批青葵花去青岛培训的机会。

“这是我多年来最了不起的荣誉了,因为代课老师很少走出去参加培训。”梁红霞“贪心”的汲取着导师们传授的经验,她说,比起第一次见到大海、沙滩、海鸥,第一次坐飞机、住酒店,真正见识到导师们的精彩课堂,看到城市里孩子们自信的笑容才是课程最有意义的部分。

回到学校,梁红霞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中融入导师们的金点子,经过调整,她的课堂变得色彩丰富,“有血有肉”。

梁红霞开始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开展课外书籍阅读,培养扎实的书写习惯,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与城市不同,大山里特有的自然环境,让课堂有了更加丰富的试验场。比如,梁红霞设计了“回归自然之野外课堂”和“野外生存之集体火锅”等内容,在实践和玩耍中学到知识。

学校学生人数较少,便于管理,“集体火锅”一学期两次,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项目。“每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不同的食物,我们老师提供锅和底料,选个天气不错的日子,郊游+火锅,体验集体合作的幸福感。”梁红霞说,整个过程中,除了吃喝玩耍,她还会给孩子们普及消防、环保等知识,培养好习惯。

“野外课堂”的时间根据课本而定,每当学到有关自然的课文,梁红霞就会把孩子们带到户外。比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踩影子》时,她把孩子们带到户外,通过实践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趣味性提升,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梁红霞开发的教学实践内容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认可,她被评为学区的“野外拓展课堂优秀教师”。

“孩子们变了,我也变了,我们变得像朋友一样,感觉他们就是我的一件件‘小棉袄’,让人心里暖暖的。”梁红霞觉得,创新的教学是拉近师生关系的纽带,拉近家校距离的绳子,改变和创新让学校有了生机和活力。

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通过梁红霞跟学校所有老师几年来的共同努力,五一小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校在学区的成绩也不断进步,从垫底冲到了前列。

物质贫瘠,却精神富足

当了十一年代课老师的梁红霞,现在每个月有1000多元工资,但她却说自己“低收入、高回报”。她考过几次教师编,都铩羽而归,索性不再纠结得失,“代课也一样是老师啊!比起付出,我获得的回报可能更多。”

在梁红霞的班里,除了她自己的孩子,其他全部是留守儿童。为了加强跟家长之间的交流,她常常开亲子读书会、趣味运动会。每次读书会,梁红霞都会被触动。“我让孩子们提前写好给爸爸妈妈的信,然后在会上读出来。来开会的都是爷爷奶奶,听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总是默默流泪。”

曾经,梁红霞认为,一个村子的发展跟教育没有关系,但现在她觉得自己错了,“一个学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村子,所以我要让学校变得越来越好。”

明年开春,新校舍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2018年,五一小学争取到资金,重新修建了校舍。“为了让年轻老师留下来,其中几间改建成宿舍。”梁红霞说,学校变好,老师留下来,孩子们才会在家门口好好读书,外出打工的家长、家里留守的老人也可以安心。

梁红霞从不回避自己有一天可能会下山去,因为她要为自己的孩子考虑未来的教育。可是她说,自己渐渐爱上山里的生活,看着学校里的孩子们,她越来越“舍不得,放不下”,“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学校变得更好,哪怕有一天离开了这里,也让新来的老师愿意留下来。”

“只要心中有爱,阳光迟早会透进来照亮我们。”梁红霞是一名普通的乡村代课教师,她说,只要需要,她会继续在乡村待下去,并始终坚信有爱的地方就有阳光,有阳光的地定会山花烂漫,“让教育有温度,很温暖!”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