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医疗>
“组团式”医疗帮扶助力苗乡脱贫攻坚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1-02  责任编辑:张雨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台江,曾经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多年来,由于经济、人才等多重因素制约,台江医疗事业发展缓慢,以致不少基层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16年以来,中组部台江扶贫工作组先后协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组团式”帮扶台江县人民医院,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北京、山东、云南及我省有关医院也纷纷到台江开展医疗扶贫工作,使台江县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切实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改善医疗环境让群众放心就医

近日,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看到,不论门诊大厅还是各个科室,都有患者在就诊。台江分院护理部主任胡静说:“前来就医的除了台江的,还有不少是凯里市、剑河县、雷山县等周边市县的患者,他们都是冲着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省内外专家来就诊的。”

“原来县医院设备老旧,环境差,很多检查做不了,只能去州里或者省里的大医院。”台江县革一乡田坝村村民陶妹英告诉记者,现在医院干净整洁,还有很多来自大医院的专家我们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县外前来就诊的门诊、住院病人达3052人次,较受援前同比增长53%。台江分院副院长杨贤说:“这都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台江县人民医院结对帮扶的结果。”

据介绍,浙江大学投入1850万元帮扶资金,为台江分院购置了1.5T核磁共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高清电子胃肠镜等一系列高端临床医疗设备,创建了消化内镜中心、DSA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核磁共振等新学科,大大增加了台港分院治疗技术保障。

浙大二院还根据台江分院的实际需求,派驻帮扶专家21批次,共39名专家帮扶6至12个月,涵盖妇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16个学科,全面提升了独立手术和诊治疑难杂症的能力。

同时,根据医院的临时需要,随时派出专家组团来院开展短期精确帮扶。浙江大学医学院先后派出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和骨科等专家100余人次到院开短期帮扶,开展手术400余台次。因地制宜创新帮扶模式

医疗设备更新了、医院环境提升了、专科专家驻点了,原来破烂不堪的县医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当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后,如何因地制宜用好、用活资源呢?

一方面,针对台江距离浙江省有1500公里,专科专家只能分批轮流驻点帮扶,对于病情严重或者复杂的部分病患病情无法直接会诊的情况,医院搭建了eICU和心电等医疗平台,让两地医生能够跨时空、跨地域的会诊。

另一方面,台江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以上,其中不少群众只会说苗语,不会说汉语。为进一步帮助苗乡群众就诊,特聘请了懂汉语、苗语的导医,引导和搀扶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

此外,医院新增和修订了《跨科收治病人管理制度》、《医疗职能部门周例会制度》等90余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医疗30项,护理40项,其他行政职能管理20余项,完善了各项操作常规、技能标准、工作流程近200项,规范各项医疗行为,方便患者就医。

“如今,因地制宜创新帮扶模式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台江分院院长汪四花说,2018年1月至10月30日,门、急诊病人量94091人次,同比增长47%;住院人数11464人次,同比下降8%;手术1779例次,同比增长24%;转诊584人次,转诊率5%,同比下降7%。人才培养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李建明出生后三个月,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这对于一个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但是,李建明的父亲李云庆却从未想过放弃,9年的时间花费家中所有带孩子多次赴外求医。

2018年6月下旬,经中组部扶贫工作组协调,把李建明转到北京阜外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阜外医院院长等组成专家团队对李建明实施手术救治。

经过6个月手术治疗,李建明的身体状况目前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均无异常,有望在年底前出院。170余万元手术治疗资金支出费用,均由北京阜外医院和社会募捐承担。“现在有中组部帮扶后,咱穷人家孩子也能看病了!”李云庆激动地说。

除了帮助重病患者赴外地看病,台江分院改掉以前粗犷的帮扶带教模式,推行一对一帮扶模式,使学科更快由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让更多苗乡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同时,设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开展全院临床科室急救案例的应急演练,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急救技能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急救应急水平和医院应急反应水平。

“人才既要留得下,也有走出去。”据台江分院党组书记欧德冲介绍,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医疗骨干和护理骨干等,分别派到浙大二院等进修学习,三年共计进修学习76人。(记者 李卓檬)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