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河南息县探索农村垃圾分类 垃圾分一分 村庄美十分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12-14  责任编辑:张雨

在河南信阳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村民马永红每天习惯坐在自家门口的垃圾桶旁择菜。过去,不管什么垃圾都往一个桶里倒,现在,垃圾桶一个变俩:一个装菜叶、果皮等可沤肥的,一个装塑料袋、玻璃瓶等不能沤肥的。桶上有图片和文字,一看就明白。

垃圾分类在息县农村正成为新风尚。通过试点探索,息县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垃圾分类难、处理难、成本控制难、群众参与难的问题,昔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场景不见了。

结合农村“房前种菜,房后沤肥”的传统,息县在农户中推广“两容器一池子”,村民按可沤肥和非可沤肥将垃圾初次分类,在房屋附近的菜地或农田挖沤肥池,一家或几家的垃圾集中堆放,发酵成生态肥还田。

非可沤肥的垃圾运到哪?记者在杨店乡张围孜村资源分拣中心看到,几位村民正骑着电动三轮车,拉来各种瓶子、废纸箱等废品。“能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可以折算成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分拣员范金龙说。

二次分类,贵在精细。在资源分拣中心,可回收利用的废品由分拣员变卖,所得归自己;有污染的垃圾由县、乡集中无污染化处理;无污染且不可利用的由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农村垃圾分类,既要仪式感,也要持久力。息县将每周五作为全县的“生态文明日”,组织各单位、农村、学校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清洁家园、文明宣导活动。建立农村垃圾分类“责任清单”制度,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余金霞说,“抓两头、带中间”的效果明显,通过老人和孩子的带动,捡拾垃圾、主动分类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