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模范>
湖南信息学院老师蒋卫平:潜心三尺讲台 立德树人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12-03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以学生为中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爱去感染身边的人和事。”湖南信息学院的蒋卫平副教授说话慢条斯理,不经意间流露出哲学气质与反思精神。在十五年来的大学设计艺术教育生命历程中,潜心三尺讲台,立德树人,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

blob.png

  因材施教,上一门好课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成就人的工作。如何上一门好课,如何做一位好教师,是目前设计艺术高校老师面临的共同难题蒋卫平老师认为要结合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特点,教亦多术、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新鲜的思想和内容,坚持“每课必新、每课必备”的原则,及时将国内外前沿技术融入课堂之中。

在课堂上,如何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形态,一直是蒋卫平老师教学的重点。他的课堂以“让学生学到实用东西”为目的,课前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课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发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思想碰撞,擦出创造的火花;课后利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的网络互动平台给学生解惑。在他看来,因材施教,上好一门好课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投入全部的热情需要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各种继续教育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

blob.png

科研为基,滋养教学课堂

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坚决扭转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要以科研为基,滋养教学课堂。十五年的执教生涯蒋卫平老师认为教师自身的科研事业是教学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给学生带来新的知识、引发新的头脑风暴。迄今为止,撰写学术专著2部,编写十三五规划教材2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第一参与人文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与参与省厅级课题8项,指导大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12018年被确定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

蒋卫平老师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自己优秀还要带动他人做到团队优秀。在工作上时刻以学科带头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因此,自觉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指导张赛娟、王智勇和李银兴等老师进行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和实践教学项目基地建设工作指导肖花、李娟和陈灵芝等年轻教师科研课题申报、论文写作与发表等等。积极引导他们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激励他们不断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养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蒋卫平老师还是一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具有多年设计行业的企业工作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开展实践环节教学。长期在本行业一线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空余时间,不断地完善自我,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多次带领各届学生完成大型设计与施工项目多项,其中部分实际项目作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并将设计成果运用在实际项目当中。

心系学生,与学生相伴

十五年来,他当过专业教师,当过班导师,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的爱心先后担任环境设计专业201401班和201704班导师,能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工作效果突出,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参加竞赛主持课题准备考研等等他都在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通过当面或网络热烈讨论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针对不少家庭经济困难或重要家庭变故的学生,他会伸出经济援助与精神鼓励之手。有一次,班上一位家庭贫困女生刘丽娜晚上突发急性肠梗塞,急需要动手术,他二话不说,急忙自己凑钱送到医院。为了使她能安心救治,组织班上的同学们分批给她端饭送水,直到痊愈出院。还因势而导在学院师生中发起募捐活动,凑齐了本次的医疗费

蒋卫平老师指导陈詹同学主持了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节约型社会视角的儿童家具可成长式设计与实践研究》;指导张倩同学主持2018年湖南省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可食性地景在长沙城郊安置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实践研究》;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等等。无私爱心铸师德,天道酬勤结硕果。他被学校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称号,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蒋卫平老师安于三尺讲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树立了“创新进取、敢于担当”的优秀教师形象,服务学生,守规矩讲使命,做学生成才成长的引路人和学校发展推动者,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途中砥砺前行。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