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高层声音>
宁夏盐池:诚信拓宽脱贫路 金融保障破解返贫难题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11-21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金秋时节,盐池县在宁夏9个贫困县区中率先脱贫摘帽的消息,迅速传遍当地山区原野,沸腾了每个人的心窝窝。地处西海固,紧挨毛乌素沙漠,盐池县一直在与干旱和贫困做斗争。

40年改革开放之路,也是盐池人走过的扶贫开发之路。

历经“三西”农业专项建设、“双百”扶贫攻坚、千村扶贫整村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盐池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17年的0.66%。告别贫困,离不开“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盐池模式”。

产业扶贫助推农民增收

欲说盐池,离不开羊。盐池县是宁夏唯一的牧区县,全县有天然草场面积835.4万亩,滩羊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7年,盐池滩羊饲养量达311.2万只,出栏184.7万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多来自于此。

一部贫瘠地区的养羊史,折射出的是人地和谐、追求效益最优的西部智慧。

两年前,惠安堡镇杨儿庄村45岁的武玉民发了愁:3个孩子成了家,自己欠下一身债,看着羊儿想发财,没本钱,咋办?

“没钱,村上帮你贷。”村干部主动上门拉一把,通过合作社担保,武玉民贷款7万元,买下90多只羊。第二年,滩羊价格一路上涨,老武还清了外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们就是靠着养滩羊、种黄花,全村人均收入一路突破了6000元。”村里的老支书武天银说。

“县里成立了滩羊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滩羊产业发展协会,引导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目前,滩羊产业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对贫困群众增收贡献率达70%以上,切实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号产业’。”盐池县农牧局局长曹军说。

如今,盐池已经形成“1+4+X”的特色产业体系,即以滩羊为主,牧草、小杂粮、黄花、中药材为支柱,适合家庭经营的小品种为补充。“贫困户收入的80%以上来自特色产业。”曹军介绍。

“零失信”绘就金色梦想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但产业发展的本钱从哪来?缺抵押、少担保造成的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如何破解?

盐池瞄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薄弱环节,创新开展互助资金、评级授信等多种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融扶贫“盐池模式”。

从2006年开始,盐池试点互助资金信贷,以村为单位成立互助社,村民自愿入股,政府配套资金,村民依靠诚信在社内获取小额贷款。

2012年,盐池农村信用联社又与贫困村互助社捆绑推出“千村信贷”,对获得互助资金借款后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的社员,由互助社推荐、农信社给予1—10倍的贷款,重点支持其发展滩羊等特色产业。

“2013年从盐池农村商业银行贷了3万元,第二年贷了10万元,往后年年贷,年年还,日子越来越红火。不还?要上黑名单的,邻里都瞧不起!”冯记沟乡平台村的王海说着他的“诚信故事”。

盐池创新建立评级授信系统,根据诚信度、家庭收入、基本情况将全县农户信用情况分为4个等级,政府银行等各方面共同评定、共同认可、共同应用,信用等级越高,享受贷款优惠越多。

“金融扶贫能够极大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的拓展,缘于盐池贫困群众金子般的诚信。”盐池县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史建龙感慨道,全县金融扶贫贷款“零失信”是个奇迹。

金融保障破解返贫难题

“多亏了‘扶贫保’,要不然我又要返贫了。”杨儿庄村的贫困户周金根不禁哽咽。2013年父亲患癌症,他东挪西借20多万元,欠了一身债。后来好不容易还清了,结果去年母亲又病倒,手术费花了4万多元,周金根差点崩溃。不过,这次通过农村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等方式解决后,他只掏了3000多元钱。

周金根的遭遇,不是个例。盐池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灾致贫率高达38.6%,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最大“拦路虎”。为此,盐池走出了一条通过金融保障解决返贫难题的新路子。

盐池县与驻地保险机构合作探索推行“2+X”菜单式扶贫保模式:“2”是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和家庭综合意外伤害保险,“X”是指特色农业保、羊肉价格保、金融信贷保等系列扶贫保险。通过构建贫困群众风险保障体系,增强其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精耕政策,收获希望。目前,盐池县因病致贫人口是201户465人,而两年前,这个数字是3078户7992人。

脱贫摘帽、消除绝对贫困,“盐池模式”所折射的,是向幸福奔跑的鲜活创造力、是改革开放的鲜活生命力。“现在的成绩来之不易,但脱贫是底线,富民才是目标。”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说。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1日 04版)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