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慈善家>
华侨华人慈善事业代代相传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11-21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华侨华人素来都有热心捐助家乡和祖(籍)国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捐助公益事业的热情更为高涨,极大推动了祖(籍)国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为振兴内地旅游业,包玉刚在北京捐资建设国际级酒店,秉持“教育强国”理念,他又创办宁波大学、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宝健(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李道带领企业深耕中国市场,23年来,由宝健(中国)捐助了107所希望小学,累计帮扶超过12万名青少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为国内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2017年度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共受理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向国内捐赠慈善款金额29.71亿元,同比增长38.8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华侨华人投身慈善公益并不局限于本乡本土,也涉及到各个领域,但凡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体育、扶贫济困、灾害赈济等各种公益慈善事业,海外华侨华人无不关心济助,尽显桑梓情深。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迈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完善慈善事业制度。这都为华侨华人参与国内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老一辈华侨华人言传身教,其子女往往继承家族慈善衣钵,“善二代”正持续发力。

荣程集团副总裁、荣程普济基金会理事张君婷说,2008年汶川地震,其父作为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为汶川捐款一亿元。“父亲的言传身教教会我感恩他人、回馈社会,家族的责任与使命提醒着我传承的价值。”

以“教育强国”为梦想,自上世纪80年代起,包陪庆就在香港开办首家以普通话加英语授课的双语学校,通过语言教育,帮助香港青少年了解内地;2007年,她又在上海创建非营利性质的包玉刚实验学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新兴的华人慈善事业与中国社会一同快速成长,慈善事业有着滋润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谈及华侨华人“善二代”与中国发展,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21日第 06版)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