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会责任>
对话马晓年|眼看身边人流产、离婚、艾滋病逐年高发,我们都做了什么?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11-01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近几十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国内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基础上,男女经济、社会地位逐步趋于平等。

经济基础提升,男女自主意识也水涨船高,人们对自己身心的自主支配意识也越来越强,两性观念放开,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大众法制意识也逐步增强,传统家庭架构中的依从关系逐步弱化。

因此,婚姻、感情生活一旦出现矛盾,男女之间的宽容度越来越低,离婚率就越来越高(一二线城市已高达35%)

而在青少年群体,随着性观念放开、荷尔蒙高发、互联网色情文化泛滥,婚期性行为高发(高达71%),但是却缺少正面健康的性教育,导致青少年流产率(16岁以下年增长率30%)、艾滋病发病率(大中学生年增长率35%)居高不下。【数据来源于社会调查机构公开内容】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国性学泰斗”马晓年教授。

马晓年教授,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华性学研究院院长、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性学会顾问(原副理事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原理事、中国G点喷潮开发第一人、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创新与应用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顾问,主治男女性功能障碍问题。

blob.png

马晓年

以下是马晓年教授此次对话内容的节选:

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夫妻关系不和”

根据中国文书裁判网数据:离婚案件中家暴(15.6%),外遇(1.9%),除此之外出现最多的词汇——“夫妻关系不和”。

要想解决离婚率升高问题,就需要从“夫妻关系不和”入手,“夫妻关系不和”究竟是什么?

两性关系要想长期维持,与健康和谐的两性生活密不可分。而性问题长期处在我国文化的夹缝中,“谈性色变”是长期存在的事实。私下可以说,两性生活不和谐;公开来说,最多也就是归咎为“夫妻关系不和”。

当下性观念确实开放了很多,社会风气也更加开明。现在我们可以不避讳地谈论两性问题,而在接诊2900多例患者后,我意识到普通老百姓对于性健康的认知,仍处在很落后的水平。

   尤其是互联网发展,欧美日韩不健康内容大量涌入,国内很多人拿商业片男女动作当作两性指导,导致很多两性不和谐问题,也诱导大量青少年过早发生性行为,以及发生不当性关系。

严重的信息不对等

不论中西方,接诊的病例越多,越会发现患者与医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等。

就拿阳痿来说:男性性功能障碍中只有10%15%是器质性阳痿,85%以上属于心理性阳痿。

   心理性阳痿多跟早期两性生活不和谐,技巧不当等原因有关,往往通过心理诊疗、技巧指导就能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而关于这一点,医方与老百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等,甚至很多的医方自身也对心理性阳痿存在严重认知不足。

或者出于利益出发,医院也更倾向于给患者多做药物、手术治疗;而盲目的药物手术治疗,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损伤,而错失了真正健康、有效的诊疗机会。

   信息不对等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社会性教育的缺失。

就拿艾滋病来说,90%是通过性传播的。

如今校园成为艾滋病“重灾区”,一部分原因是外来留学生在校园滥交(全球十大艾滋病高发地区都在非洲),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学生性保护意识的极度匮乏。

其实只要认清高危人群,高危传播方式,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就能够大幅降低发病率。因为性安全意识不足,青少年寒暑假流产高峰,也就不难理解了。

性教育发展的阻力究竟在哪

性教育的缺失,其实不是有关部门不作为的问题。记得大概在2011年前后,教育部办公厅就下发过通知,要求大学生性教育和恋爱教育走进课堂,并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然而如今我们看到是事实却是,碍于家长与社会舆论压力,许多学校不能有效落实政策。即使开设课程的也多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

这一幕就像1988,我们在国内首次组织开设性医学培训班遇到的问题:全国各地的主任医师、院长、副院长前来学习,发现会议指示牌一天之内被“热心群众”自发撕去很多次。

blob.png

30年过去,科技与媒介变化很多,老百姓的意识改变并不大。

因为我们的原生家庭中,对于性是保守的,我们父母的父母基本不会正面教育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的老师也基本没有正面教育我们的老师;那么我们的父母、老师怎么会有对我们进行性教育的意识?

过去的30,性医学学科发展,是一边破障,一边前进。难度可想而知。

事到如今,我们知道仅仅医学工作者的加入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要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参与。但没有出现问题时,所有的家庭都认为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家,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因此,我们希望有认知、有远见的家庭先加入进来,“先富带动后富”,以先行的家庭影响后行家庭,或许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希望舆论更加宽容一些。

讳疾忌医,学科需要结合时代进行发展

结合当下现实状况进行性教育普及社会环境,许多人遇到两性问题时首先是从网络上进行搜索。

网络上确实会有许多行业专家,他们会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在行业人士的交流中,我们发现网络上充斥更多的是不健康甚至错误的误导信息。

性健康问题,老百姓又常常讳疾忌医,宁愿不治疗也不愿意到正规医院就诊。更有些认认为私人小诊所更隐蔽,反而经常首选到不正规的小诊所寻求救治。比如青少年怀孕后,流产手术的首选地往往是一些小门诊、小作坊。

结果不少人因为误诊、不当治疗、过度治疗等原因,造成终身后患。

从业数十年,已过了退休年龄,为发挥余热,我在自己的微博“马晓年”,以及公众号“马晓年谈性健康真知灼见”中,定期公益性发布有关婚姻生活质量、艾滋病、流产、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生活等性健康的知识普及与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有需求的朋友提供参考。

互联网具有很大便捷性,也具有一定的保密隐私功能。欢迎被性健康问题困扰的朋友,在微博、公众号留言问诊。线上不能解决的,有条件的朋友也可留言预约线下。

多年从业经历,我个人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我们的学科建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科人才依旧严重不足,仅仅医学工作者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走出医院走向每一个家庭。

其实,性健康问题不是多高深莫测的问题,更过的是信息不对等、社会容忍度的问题。只要有识之士站出来,有所作为,就能大大减少周围人的悲剧发生。反之,发现问题而放任不管,就是在助长悲剧的产生。

在此,我也希望各界有志之士共同参与进来,进行学科交流、经验互换,同时也给出我们更好的发展建议和意见,让我们联手起来服务更多的家庭。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