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三年决战奔小康】尽锐出战齐攻坚——关注贫困县脱贫摘帽之西峰篇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11-01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昔日的毛寺村,是西峰区最穷的村子:没有油路,产业基础薄弱,是有名的“空心村”。而今,毛寺村却成了令人羡慕的省级旅游示范村,吸引着八方来客……

毛寺村之所以旧貌换新颜,与贫困划清了界限,关键在于西峰区持续推进的脱贫攻坚行动。

西峰区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之一,2014年初,全区贫困发生率为7.14%,有深度贫困村15个、贫困户4619户,主要分布在塬边咀梢和沟壑梁峁区。这些地带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脱贫任务艰巨。

为了力啃贫困硬骨头,西峰区在全市率先召开了整区脱贫誓师大会,层层签订军令状,尽锐出战,强力攻坚。区四大班子、县级领导打先锋,15支驻村工作队、165个帮扶单位、2575名帮扶干部拧成一股绳,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精神扶贫等集中发力,改善了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弥补了发展短板,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截至2017年底,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8%,4803户、1.93万名贫困群众成功摘帽。

赶走脱贫路上“拦路虎”

西峰区最东端的文安村是全区的深度贫困村之一,2015年以前,这个村岘川组通往外界的是条羊肠小道,大多数村民在依山修建的窑洞居住。贫困户魏占太一家居住的土窑是1979年修建的,窑顶、四面墙壁都有裂缝,时不时地掉土渣。居住条件差不说,每天还要到1公里以外的河沟挑水吃,单趟步行就需要20分钟。

和文安村一样,西峰区其他14个深度贫困村也面临着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如何赶走“拦路虎”,尽快走上致富路?西峰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把项目和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启动农电网改造工程,加快道路建设,全力以赴补基础设施短板,使全区所有贫困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动力电通组、安全住房、硬化道路通组和高标准农田、公立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宽带入户、卫生厕所、便民服务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借助扶贫政策的东风,文安村硬化村组道路24.2公里,完成了12个组农网改造项目,贫困群众自来水全部入户。同时,村部附近建起了安置房,为魏占太等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难题。

“现在龙头一开水自来,出门就能走上柏油路,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搬进新居的魏占太高兴地说。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64岁的折立峰是董志镇庄子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常年患病,儿子视力残疾,全家人的生活就靠老折一个人。种地养家、收入微薄,劳力不足、精神不振,老折成了村里出了名的脱贫困难户。

在精准扶贫中,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开导老折,鼓励他振奋精神、兴业致富。在大家的帮助下,老折栽植了14亩矮化果树,一边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培训,一边在新光果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积累务果经验。如今,他不仅把自家果园管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了合作社的技术员,凭着过硬的手艺帮其他果农修剪果树。

在全力补齐基础短板的同时,西峰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思想引导,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帮扶干部积极与贫困群众交流对接,帮助定产业、定计划、定目标,引导他们勤劳致富,创造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区里紧扣“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主题,结合产业培育、市场需求和贫困户个人意愿,针对性地开展技能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做到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近几年累计培训农民2.7万人次。

经过这一系列“组合拳”,贫困群众纷纷行动起来,什社乡武川村贫困户班银虎养起了肉牛,年收入3万多元;肖金镇南李村贫困户左正江自发成立合作社,种起了柴胡等中药材;后官寨镇中心村贫困户张继生自学制作香豆腐,每月纯收入7000元左右……

让特色产业大发展

一直以来,温泉镇何坳村村民陶军红都是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回家侍弄3亩苹果园。但由于技术欠缺,苹果产量低、品质差,收益微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陶军红干农活时不慎摔伤,导致8根肋骨骨折,这无疑让他一家雪上加霜。

在精准扶贫中,帮扶干部帮陶军红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并安排他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有了资金和技术后,陶军红对老果园进行了提质改造,还培育了2亩多新果园,预计今年收入可达5万多元。陶军红还将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到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当保管员,每月还能挣3000元。果园、务工、分红多路进财,陶军红如今已顺利脱贫。

在西峰区,还有很多村民像陶军红一样通过发展产业摆脱了贫困。近年来,西峰区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立足“东果、南菜、北畜、西游”的农业主导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龙头带动、规模经营、连片开发”的思路,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331+”产业扶贫,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等形式,引导贫困户合作经营、抱团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各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庄头村、蒲河村的生态旅游如火如荼,赵沟畎村、湫沟村的肉羊产业不断壮大,贺塬村的榛子、孔塬村的黄花菜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千亩示范点7个,建成种植、养殖基地107个,打造苹果专业村28个,建成设施瓜菜基地9处,发展各类农业创意休闲体验观光园、农家乐、垂钓园80余家,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劲支撑。

乡村大变样、产业大发展,脱贫攻坚让西峰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日前,西峰区已成功退出贫困县区序列,成为庆阳市首批整体脱贫的县区。

(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盘小美)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