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金利勇:与团队共创“长春龙动物群”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10-15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在我们的星球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无数的物种诞生了,同时,也有无数的物种湮灭。沧海桑田,岁月赋予了这些物种一种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奉献一生,只为寻找化石秘密;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孜孜不倦地还原地球过往的印记。近日,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新华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活动,将发掘这些在古生物化石发现、科研、修复、宣传、艺术展示、文化传承以及保护等方面做出不朽贡献的人物,揭开这些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吉林省长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之一,但由于发现晚、研究起步较迟,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金利勇研究员18岁考入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博物馆及古脊椎动物研究,曾应邀前往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多国开展恐龙研究国际合作,主持发掘及命名研究了“嘉荫卡龙”、“娇小长春龙”、“短颌太阳角龙”等新属新种恐龙,现任吉林大学博物馆馆长。

金利勇研究员

近年来,以金利勇研究员、陈军副研究员为代表的吉林大学博物馆课题组,在该地区曾相继发现了鸟脚类、角龙类、兽脚类、蜥脚类等恐龙化石,以及恐龙蛋、鳄鱼、真兽类等化石。这些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化石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多样性十足的白垩纪生物群落景象,“长春龙”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物种。因此他们将这一生物群称之为“长春龙动物群”。“长春龙动物群”是继“热河生物群”之后,我国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早白垩世陆生脊椎动物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探索与了解早白垩世末期脊椎动物的演化、古地理与古生态环境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春龙”发现于沿长春市西南方向102线约50公里处的刘房子镇山前村,其全名为“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是体型小巧玲珑的新属新种恐龙。

“长春龙”化石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之一,其骨骼保存完整、表面未风化,且在石化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挤压和变形的影响。例如,从腹侧观察长春龙正型标本头骨化石,完整的舌骨清晰可见,这在恐龙化石中可谓十分的罕见。

长春龙照片及素描图

2000至2002年,长春龙化石发掘期间,研究经费及技术条件均比不上现在。为了节省费用且离化石点近一些,金利勇研究员带着团队选择住在名叫山前村小学的院子里。当时正直暑假,他们借了两间教室。一间当宿舍,一间当临时的标本库房及工作室。没有床,大家们就发挥创造力把6张小桌子拼起来凑足一个床铺,再支上蚊帐,住宿解决了。一间不足40平米的小教室,30张小课桌,5个人一间屋的驻地布局完毕。没有伙食,大家轮流做饭;没有自来水,轮班去水井挑。每日清晨不到5点就出队,中午回来略做休息,下午3点后再次出发,直到晚上7点多收队。

枯燥、艰苦的野外考察丝毫没有削减大家的干劲,发现化石就会令人兴高采烈。金利勇天生一双侦查化石的鹰眼,围岩里的化石大多是他最先发现的。几厘米大小的长春龙骨骼化石,有着和围岩近似的色调,夹杂在暗红色的泥质砂岩中,一不小心就会被忽略,但它们均逃不过金利勇的法眼。逐渐所有的队员们都跟着学会了如何从围岩中辨认化石。

化石一旦出露头,大家就会组织清理围岩,进行简单修复加固。毛刷、刻刀、胶水等简单的工具此时排上了用场,在围观的老乡们看来,场面一下子变得高大上了起来,俨然文物出土一般的气氛油然而生。待队员们将化石连同围岩一起打上石膏包,傍晚要抬回驻地的时候,老乡们立即围上来纷纷出手相助,就像抬着丰收的果实,大家一起兴高采烈的收队了。

研究团队工作人员在野外发掘化石

一件珍贵的化石标本,常常还要花费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的修复,方能呈现出完好的特征,供描述研究使用。2002年发掘的长春龙正型标本,直到2005年才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文章进行命名。

18年来,吉林大学博物馆(恐龙演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共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发现了8个科级以上分类单元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并正式发表命名了5个新属新种脊椎动物化石,将“长春龙动物群”这一继辽西热河生物群之后,东亚地区早白垩世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群之面貌逐步呈现给了大家。

近年来,金利勇馆长还先后承担了“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平台”项目、“地质找矿展教系统研制与数字化试点建设”等重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6篇(第一作者2篇),核心期刊20篇(第一作者10篇),参与编写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指南3本。他还兼任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高校博物馆协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及“生物演化与地史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科普专家等。其研究成果曾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科普方面曾获2016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中国地质学会(2016、2017)优秀科学传播团队奖等奖项等。他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同事陈军,一个刚满40岁的苗族副研究员,也已经参与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7项,其他项目10余项;作为负责人主持在研项目2个,他曾先后参加过中国、比利时、法国等地进行的多国联合恐龙化石发掘,参与命名新属新种脊椎动物化石4种;获吉林省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2014年,陈军聘为中国地质学会“生物演化与地史学科普专家团队”成员并兼任团队秘书长。

金利勇,带着“吉家军”默默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