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会责任>
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背后的泉州故事:军民心贴心 共建实打实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06-22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1993年1月,泉州喜夺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此后连续7届,泉州无一缺席,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成为泉州一张闪亮名片。

回忆起泉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的一幕幕,参与其中的市双拥办原常务副主任张秩序和南安梅山镇原党委书记卓鸿田仍印象深刻。今天,让我们与亲历者一起,走进背后故事。

故事一 全国率先共建 铺道路辟果园

1981年,南安梅山镇在全国率先开展军民共建,泉州也成为我国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的发祥地之一。

“回想当年泉州大地火热的军民共建活动,让人激动。”现年64岁的卓鸿田,34年前任南安梅山镇党委书记。卓鸿田清晰地记得,那是1984年,他走马上任梅山镇党委书记,他的前任党委书记蔡文质,刚从北京捧着金灿灿的奖状回来。奖状上印着醒目的大字:“南安县梅山公社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中成绩显著,特发此状。”

卓鸿田介绍说,改革开放初期,梅山镇在全国率先进行军民共建,与驻地官兵展开轰轰烈烈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起初,部队官兵到镇区帮助群众清扫道路、搬运垃圾,把乡镇街道收拾得干干净净,原本的黄土街铺上了石板路,汽车站和农贸市场也在驻地官兵的帮助下建了起来。梅山镇计划开辟万亩果园,驻地官兵便与群众一起,从漳州运来万株香蕉树和龙眼树苗,一起改造农田、种植果树……在热火朝天的劳作下,梅山镇的经济发展了,军民鱼水情也越来越深。

“当时的梅山镇,是泉州大地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的一个典型。”离开梅山镇后,卓鸿田无论在哪个单位,都能感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双拥工作的重视。“军民共建不断传承和发展,早已成为泉州屡获荣誉的基因。”他说。

故事二  全省率先挂钩 减旱情救商船

“泉州双拥工作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军民鱼水情的故事说不尽。”谈起历年来的“创模”经历,市民政局原副局长、调研员、市双拥办原常务副主任张秩序如是说。

张秩序翻开手头上的资料,娓娓道来。据他介绍,在1993年首届“创模”前,1991年夏,泉州地区大旱,驻泉原某高炮旅派出官兵110人,发射人工增雨弹707发,为泉州大地30多万亩农田减轻旱情;这一年,一艘商船在晋江深沪海面触礁,驻泉原守备某团闻讯后,紧急前往抢救,使价值26万元的化肥免遭损失,10多名船工全部脱险……

同在1991年,泉州市、县两级率先在全省实行部门、单位与部队“三挂钩”的办法,每年扶持驻军60多个基层单位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驻军物质生活条件。每年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款两三百万元,支持部队发展“菜篮子”工程,在当时也是全省之最。“这些仅是泉州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小缩影,也正是这些让人感动的事迹和优良传统,为泉州创建双拥模范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故事三  全省创新制度 重补助建项目

获得首届双拥模范城称号后,泉州是如何守住并传承这一国家级荣誉,铸成“八连冠”辉煌?张秩序说,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成为泉州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一个共识。

为了解决军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城镇和农村标准不一的问题,1998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把农村重点优抚对象的各类抚恤补助标准提高到城镇水平,消除了城乡差别。把部队的实际困难摆在重要位置,2003年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到驻泉师旅部队开展科技拥军现场办公,为部队解决战备训练、人才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15年来为驻泉部队累计建设500多个科技文化项目,让部队官兵收获感满满。”

此外,我市先后开展司法拥军、教育拥军、岗位拥军、慈善拥军、心理健康拥军,跨区军民共建、城舰军民共建、美丽乡村军民共建等活动,军民挂钩共建对子1000多对,实现基层连队双拥结对共建全覆盖。

“开放不忘国防,致富更思拥军。”在张秩序看来,泉州民营企业爱国拥军热情蔚然成风,亦是亮点和特色。2002年,石狮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企业拥军协会、南安市成立全省第一个女企业家拥军协会,目前全市已成立12个民营企业拥军协会,1200多个会员单位。各企业拥军协会捐资支持部队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建设,用真情拥护爱戴当代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刘洪)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