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种下“翡翠珠” 结出致富果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06-11  责任编辑:楚丹

从传统水晶葡萄到阳光玫瑰、早巨优等优质品种,贵安新区的葡萄涵盖数十种品种,每年的产值规模达上亿元。如今,经过全方位的改良提质,葡萄正在带动更多新区村民增收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翡翠珠”。

疏果。

2万余亩葡萄

创收超亿元

“水晶葡萄有小弹珠那么大了,再过2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李辉强是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葡萄种植户,他家棚里的水晶葡萄不需要套袋,节省人力也节省物力。看到葡萄一天天长大,李辉强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水晶葡萄的种植,在王家院村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王家院村,毗邻贵安大道,今年入选全省“乡村旅游村”,走进这个村,如同走进了葡萄园,处处可见串串葡萄挂在枝头。

谈到葡萄,产量是王家院村村民关心的话题之一。

据王家院村党支部书记李斌介绍,王家院村村域面积达5.7平方公里,耕地资源丰富,全村有8000余亩葡萄,产值在2800万元以上,仅种植葡萄,户均收入就达4万元以上,葡萄在王家院村已然形成了产业。

随着葡萄在市场上的畅销,葡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外省葡萄对葡萄市场的冲击,这对王家院村葡萄的品质、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5年来,水晶葡萄的销售价格逐步下滑,价格的变化是在告诉种植户,顾客对葡萄有了更高的要求。”李斌说。

传统水晶葡萄成熟期保存时间短,不易储存;优质葡萄品种的培育和种植,需要时间和资金成本。贸然改良品种,村民不敢承担风险。

但王家院村部分村民敢为人先,在尝试建设大棚的同时改种优质品种,规模已达数十亩。这群敢为人先的村民,正在提振全村发展的信心。

观一点,窥全貌。王家院村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正是新区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贵安新区的葡萄产业链上,王家院村是种植集中、规模最大的村,目前新区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形成的经济效益在1亿元以上。”新区农水局农业处工作人员邓世林说,下一步,新区将在葡萄的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提升上下足功夫,打造一批高品质葡萄园,擦亮葡萄品牌,将葡萄销得更远。

喷洒叶面肥。

品质技术优 市场价格有优势

走进贵安新区高峰镇大乐歌村多彩葡萄示范园,园内交通畅通,一座座连栋简易大棚拔地而起。

“现在葡萄的种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要注重品质,其次才是产量。”多彩葡萄示范园负责人王相林说。

王相林,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事葡萄种植已有30多年。多彩葡萄示范园是他在贵州投资建设的唯一一个葡萄种植基地。

观察葡萄长势和各种特征,是王相林多年的习惯。

“葡萄种植,最应该尊重的是科学,最讲究的是技术,只有把更多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种植中,葡萄才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王相林说。

温室大棚栽培技术,是王相林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核心技术,它包括连栋简易大棚搭建、滴管技术改进、限根栽培、葡萄品种培育等。

连栋简易大棚搭建,首先要在地里埋上水泥桩,水泥桩之间要用钢丝串联,大棚四周和顶部同样要用钢丝连接,最后用大竹竿做支撑,盖上厚实的膜,这才算完成。

“这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大棚之间用钢丝连接起来,整块地就形成一个整体的大棚,避雨效果和通风效果都很好。”王相林说。

大棚的“平架”高度在1.4米左右,是葡萄藤攀爬和结葡萄的地方,人走进大棚稍微屈伸就能采摘葡萄,也方便工人疏果。

经过王相林的设计,连栋简易大棚每亩的建造成本在1万元左右,至少比钢构大棚每亩要节约一半的成本。

滴灌技术的运用是葡萄种植中不可或缺的。王相林采用的是“主管道+分管道+毛细管道”相结合的滴灌技术。水池里的水快速进入主管道、分管道后,再慢慢流入毛细管道,能克服地势高低不平、水压不够等缺点,既节省滴灌的时间又提高滴灌的效率。

坚持种植高品质葡萄,是王相林的一贯追求。350余亩多彩葡萄示范园种植了30多种优质葡萄。从时间上划分,葡萄分为早、中、晚三种类型,成熟期从6月底到10月初;从口味和色泽上划分,不同的品种口感不同,30余种葡萄“熟而不软”,易存储,便于长途运输。

据王相林介绍,由于葡萄品种多、成熟时间间距长,根本就不愁销路。

为了保证葡萄的高品质,王相林严格将每亩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左右。最早的品种“夏黑”6月底上市,按往年的批发价计算,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几乎是水晶葡萄的3倍多。

多彩葡萄示范园效益好了,王相林不忘回馈附近的村民。据了解,多彩葡萄示范园带动2560余户8672人种植葡萄1万余亩,其中,165户贫困户502人种植葡萄800余亩;全年解决当地农民就业200余人,其中,贫困户20户45人,成为高峰镇农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革命的开山斧。

固定葡萄苗。

查看葡萄长势。

想法思路多 支书成改良先锋

“前两天,辖区大雨连连,很多露天葡萄种植地里积水严重,挂果不久的葡萄掉落了不少,我的葡萄几乎不受影响。”李斌介绍,近两年来,他向多彩葡萄示范园学习种植技术,进步很大。

传统水晶葡萄的品种改良势在必行,但是怎么改?什么技术和品种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

村民没有头绪,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作为村支书,李斌毫不犹豫地做了葡萄品种改良的急先锋。

在考察了多彩葡萄示范园后,李斌把王相林当成了师傅,三天两头去请教。

经过多次交流和学习,李斌决定先拿自己的葡萄园做“试验田”。他的思路是先建大棚后培育新品种。

2017年,李斌建好了30亩大棚,全是高标准的钢构大棚。

“除了建大棚,我还把村里的机耕道和葡萄园连通,自费修了400米水泥路。”李斌说。

在李斌的动员下,王家院村已有10余户村民建起了大棚,学习温室大棚栽培技术,村民张仲斌就是其中一个。

一走进张仲斌的葡萄种植大棚,就感到一股强烈的热流扑面而来。

“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温度相差10℃左右,我们现在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大棚内种植的葡萄果实已有小拇指般大小,而露天种植的葡萄却只见果实雏形。”张仲斌说,同样的葡萄,在大棚内种植要比露天种植提前一个月成熟,在价格上会具有明显优势。

来到李斌家30亩葡萄种植大棚,棚内看不到一株传统的水晶葡萄,全部是引进的夏黑、早巨优、玫瑰香、巨玫瑰等优质品种。

“今年是第一年试种,主要是要培育出适合种植的品种。目前所有葡萄都已进入挂果期,但有的葡萄品种藤蔓长得茂盛,却没有挂果迹象;有的品种挂果了,但是品相不够好,藤太软……”李斌说,只有自己试验成功了才推荐给村民种植。

李斌认为,在大棚内种植葡萄并在3至5年内全部完成改种,将是今后几年王家院村葡萄产业发展的方向。

“已有部分村民自发改良葡萄品种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李斌介绍,今年高峰镇有一部分资金会分拨给王家院村,对建设大棚的农户进行补贴,预计今年可以完成800余亩大棚建设。

(文/本报记者 董仕坤 图/本报记者 谢佳杰)

【记者手记】

现代科技为农业发展

插上高飞的翅膀

没去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之前,我不知道葡萄种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想到葡萄种植竟然可以将数百户的葡萄地连成一片。

当走进王家院村后,我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也惊叹于这里村民智慧的伟大。

除了惊叹之外,第一感觉就是葡萄怎么这么多,第二感觉就是葡萄多了怎么卖出去。

水晶葡萄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正逐步减少,我们在超市和小摊上看到的更多是新品种。

当然,越往村里走也越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勤劳的王家院村村民已经意识到葡萄品种单一性的劣势,已经在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培育上进行了探索实践。

而在距离王家院村几公里的高峰镇大乐歌村多彩葡萄示范园,温室大棚栽培技术、滴灌技术,让我现场感受到了现代高效农业的“高大上”。

限根栽培技术把葡萄种植在直径60公分以内的“圆筒”里面,每株葡萄前后有8米左右的间距,每亩限种20株,可投产50年以上,简直太神奇了。这让我意识到,科学技术研发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农民才能省心,顾客才能舒心。

来自高峰镇黄猫村的贫困户张元秀常年在多彩葡萄示范园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在2000元以上,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这里,农民不只是农业的参与者,还是种植技术的研发者和先进技术的最先受益者,现代科技已然改变了传统农业,为农业发展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本报记者 董仕坤)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