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模范>
镇远羊坪:做强特色产业 夯实脱贫之基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05-21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5月15日,镇远羊坪,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一连几日的高温天气,让人们直呼吃不消。然而,杨胜军饲养的兔子,却悠然地躺在笼子里,或专注地吃着工人送来的饲料,或触发旁边的水嘴、与水嬉戏,或蹦蹦跳跳,犹如一个兔子游乐园。显然,室外的高温并没有侵袭到这里。对于这一切,站在旁边的杨胜军和他的工人们却感觉稀松平常。

blob.png

工人正在制作兔饲料 (杨通航  摄)

“这些是比利时杂交野兔,去年10月我们引进的那批兔子刚卖出一万多斤,卖了10万元”。杨胜军介绍到。2017年年中,镇远军腾园林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并成功入驻羊坪镇龙塘扶贫产业园。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杨胜军凭借自筹资金和政府的量化资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硬是将兔子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目前已达到年产值80万元的规模。政府投入的40万元量化资金,也让25户贫困户每年可以分红700元。分红的兑现,让贫困户喜笑颜开。

“目前我们正在投入第二个项目,准备对兔子进行散养,今年冬天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达到150万。”杨胜军说,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是政府帮助建好的。加上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关怀,让他在言语中透露出感激之情。

同样建在羊坪镇龙塘扶贫产业园里的大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养殖能繁母猪,并售卖幼崽。笔者在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并经过一大段防疫区后,才走进厂房。产房内,每个隔间里,都有一堆萌萌的小猪围在他们的猪妈妈身旁,或嬉戏、或吃奶。

blob.png

猪崽正在喝奶 (杨通航  摄)

“来来来,这窝光线好,猪也漂亮。”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杨华热情地招呼我们。在选好最佳角度后,“咔咔咔”,小猪的影像便留在了相机里。杨华介绍,养殖场是去年五月底投产的,当时引进了300头母猪。经过精心饲养和挑选后,现在剩下290头。而母猪产下的猪崽,则在今年三月以每头30斤保底450元的价格出售到镇远、三穗、铜仁等地,进账100万元。现在还有存栏生猪2000头,不久后又可销售。杨华说,养殖场一年可售8000——10000头猪,预计年收入达700万元以上,共带动120户贫困户发展。合作社取得如此发展,也跟政府的大力扶持分不开。

以个体户形式发展产业的张承明,现已是种植西瓜的行家里手。在进入种瓜的第四个年头,今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西瓜70亩。进入他的西瓜大棚,热浪阵阵,一颗颗硕大的麒麟瓜就在这高温下积累着糖分,变得成熟。“再过几天,这些西瓜就可新鲜上市了”。张承明说,他种的西瓜脆甜可口、水分足,在市场上很有销路,年产值70万元。而给他干活的,都是附近村民,其中不乏贫困户。龙塘村石学珍便是其中之一。她丈夫去年因病去世,是村里的低保户。在得知石学珍的情况后,张承明把她聘了过来。“我在这里干活,每天能得50元钱,减轻了家里负担。”石学珍如是说。在一旁的张承明则补充道,凡是在他这里干活的人,每天都是即付工资,从不拖欠。

blob.png

个体户张承明和他的西瓜大棚 (杨通航  摄)

对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羊坪镇领导干部已经达成共识,认准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落实精准帮扶的关键措施。因此,近年来,羊坪镇积极引导党员、村干、致富能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提倡扶持给贫困户的资金参股到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户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目前,全镇共成立农民合作社25家、村级集体企业3个、电商企业1个,扶贫成效提升明显。2015年至2017年底,该镇共计申请扶贫资金491.16万元,实施了红桃种植项目、林下养鸡项目、稻田养鱼项目、生态养殖项目、蔬菜种植项目、中药材种植项目等扶贫项目,紧盯“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帮扶和管理。在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发布了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后,羊坪镇迅速行动,深入落实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将羊坪的产业结构调整从优向好。

关于产业发展,羊坪镇人民政府镇长张国乾说,在产业选择上,他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老百姓自己喜欢的种养殖项目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将产业融入市场。在选好产业后,再组织干部和老百姓进行培训,并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做好利益联结,用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确保贫困户增收。在整个过程中,“五步工作法”贯穿其间,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目前,养猪、养牛、养羊、红桃、辣椒、西瓜等各种产业在羊坪镇遍地开花,全镇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转并不断扩大发展。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羊坪镇的脱贫指日可待!(杨通航)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