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以文化人 文明同行 双庙:让乡风文明长在村民心里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8-04-08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图为知足常乐亭。本报通讯员林 佳摄

双庙村位于路桥螺洋街道香樟湖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村全面弘扬传统文化,立足于激活“人”的因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发乡村公共参与意识,并衍生出助推乡村振兴的旺盛元气。

向身边的人学身边的事

虽是妯娌,却胜似亲姐妹。村民程雪君家有十几口人,各自性格不同,相处却很和睦,有喜共乐,有难互帮,妯娌间从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最近,程雪君与其他4名村民一起,被村里评为好妯娌,并上了村乡风示范屏。

向身边的人学身边的事,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让道德的力量,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双庙村以道德示范点建设,推进“塑造乡风文明”这一灵魂工程,精心开展了“好干部”“好夫妻”“好媳妇”“好妯娌”等评比,并制作乡风示范屏,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敬亲等好人好事进行展示,让村民们感受榜样的力量。

村民任小美,尽管家境拮据,但为了培养两个儿子,自己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东拼西凑,为儿子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她的事迹上榜后,成了村民争相学习的榜样。

村民任秀华乐善好施,致富不忘乡里,上世纪90年代就为村里修建第一条水泥路。只要村里资金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伸出援手。每逢节日,他还会对村里老人进行慰问。他的事迹得到许多村民的赞许,崇德向善之风不断涌现。

“通过开展评优争先、评选示范典型、乡风示范屏等,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化身边人,让文明盆景成为文明风景。”双庙村负责人说。

让文明长在心里

双庙村是我市第一个实施“立改套”的试点村。矮房变高楼,村庄变小区,农民变市民,双庙村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许多村民回忆,十年前刚住小区,习惯垃圾随手一扔的双庙村民总是很受伤。“那时高空抛物成了小区一景。”行走时,大家总是东张西望,害怕什么时候垃圾突然从天而降。

但这几年,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小区还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

乡村振兴如何抓,双庙村的破题之笔是以文化人,让文明长在村民心里。在螺洋街道指导下,双庙村投入巨款,在道路两侧、坐廊、楼牌、凉亭台等处,开展家风家训和文明乡风宣传。

小区道路是村民每天必经之地,村里借用道路两侧灯柱,以沿路道旗的方式,传播“和文化”;长廊是村民闲暇小憩的地方,村里在所有柱子上都张挂家风家训……

为了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里还在30多个村民进出单元醒目处,张挂文明标语。这些标语不仅成为小区一景,更成为展示乡村文明的新窗口。

乡村汇聚正能量

一个棋盘,三十二个棋子。3月15日上午,75岁的村民郑仙方正在下象棋,他与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以前,村里的人一闲下来,就玩扑克、打麻将。”郑仙方说,这些“小搞搞”,经常影响家庭和睦。

如何汇聚乡村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在小区落地生根?村里借小区空余的墙壁,张贴孝文化墙画。一个个“德孝”故事,通过细腻传神的画笔、生动的讲述,推动着双庙村乡风持续好转。

打麻将的少了,参加健康公益活动的多了;说脏话的人少了,奉献爱心的人多了;争执吵架的人少了,和谐向上的人多了……双庙村村民之间比爱心、比奉献、比健康、比快乐,极大推进了和谐村庄建设。

“高官不如高禄,高禄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每当夜晚,在双庙村知足常乐亭,村民看着这条古训,体悟自己的人生。

“学会知足、学会感恩,生活处处都是闪光点。”村民张巧玲说,知足常乐亭让他们日省日悟,鞭策激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涵养。

乡风文明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双庙村因地制宜,强化文化阵地建设,舞出“邻里情”文明乡风。

去年,村里专门邀请《乡村打擂台》栏目组,用歌舞、小品、戏剧等来宣扬乡风文明,让村民在业余文化活动中凝聚邻里感情,守望相助,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