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公益老年大学开到家门口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11-24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满足居民文化养老需求 凯旋街道有了新办法

 

公益老年大学开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 俞琪 通讯员 庄琰 卢艳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由街道、景新社区和景新书画院联合开办的公益老年班,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文化养老需求,更成为了有口皆碑的“家门口的公益老年大学”。这所家门口的公益老年大学开拓思路、转变方式,使更多人圆了老有所学梦。

 

学员 

 

从零基础到能帮助别人

 

66岁的曹武刚,家住杭州景芳四区,退休已有11年。

 

曹武刚性格开朗,也比较活络。今年年初,他在微信上看到公益老年班开办的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咨询电话,“当时想法比较简单,觉得上上课,生活更充实一些。而且这里离家近,过来很方便。”

 

公益老年班目前主要侧重书画学习,今年3月第一期开班,教的是山水。

 

“我是完全零基础,平时也几乎不接触这方面,刚开始确实有点底气不足。”曹武刚说,上第一节课时他问老师,自己跟不跟的上。好在老师的热心和耐心,让他慢慢有了信心。“学校知道我们是零基础,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就给我们准备好了纸、墨、笔等各种必备工具,这让我很感动。”

 

一学期15节课下来,曹武刚已经从一个不懂书画的人,进步到能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跟老师肯定是不能比,但是我自己觉得掌握了一些规律,也能算是一个正经的业余爱好了。”

 

65岁的罗金泉,家住景芳二区,也在学校附近。

 

跟曹武刚不同,罗金泉的目标很明确:“我很喜欢书法,但是一直没机会好好学。”

 

今年下半年书法班开班,罗金泉顺利入学。因为感兴趣,罗金泉进步很快。景新书画院有时会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到街道的工疗站开展服务,罗金泉都会作为志愿者,送去 文化服务。

 

每天往返4小时上课

 

58岁的胡庆妹,大概是班上最辛苦的学员。家住老余杭的她,每次要花4小时“奔波求学”。据班上老师说,虽然家住得最远,但几乎每次上课,胡庆妹都是最早到的,从不迟到。

 

“我原来也上过几个老年大学,但是这几年报名越来越难。”胡庆妹说,她所在的小区,一是没有场地,物业也很少组织类似的活动,“我感觉现在新小区都有类似的问题,邻里关系比较疏离,物业更商业性一点。”

 

胡庆妹也是零基础,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她在一个网上的书画比赛中获了奖。

 

“我爱人和女儿都很支持,外孙女也喜欢画画,我学了画以后有时跟外孙女一起画画,特别开心。”胡庆妹说。

 

至于路途遥远,胡庆妹也有些无奈。“现在通讯发达,微信、QQ上也可以请教老师,但还是希望以后我家门口也能有这样的老年大学。”

 

相比胡庆妹,班上两名年逾八旬的学员就幸运得多了。

 

“上课时,会安排他们坐在第一排,边上会有一个年轻学员,需要时能照应一下。”杭州市江干区景新书画院院长徐瑾说,因为住得近,下课后,大家都会陪年龄长一些的学员回家。

 

社会组织

 

多方支持开办公益大学

 

这所家门口的公益老年大学,是由凯旋街道、景新社区和景新书画院联合开办。

 

“场地由社区免费提供,包括水电费等硬件设施都是社区支持。”徐瑾说,日常运营由景新社区和景新书画院共同承担。

 

景新书画院成立于1997年,当时是社区组织的一个书画兴趣班。因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社会组织,目前已有89名会员。

 

“我们书画院的理念是:老有所学,陶冶情操,促进文明,服务社会。所以一直积极参加各类书画比赛、展览、展示、笔会、交流、培训和公益活动等。”徐瑾说,书画院因此吸引到了一批热心的书画爱好者。

 

在此背景下,该公益老年大学应运而生。“因为硬件设施有社区支持,运营费用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承接各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变 输血 为 造血 。”徐瑾说。

 

虽是免费授课 老师教得很过瘾

 

学校师资主要来源于景新书画院的会员,都是免费授课。

 

目前,学校共开设3门课程:山水、花鸟和书法。每周三、周四分别由两位老师授课。一位是景新书画院副院长,杭州漫画协会会长,中华章氏书画院秘书长、副院长,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章宁平,另一位是景新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杭州西陵画院画师孙林楠。

 

“杭州虽然有不少画院,但大部分有门槛。如果没有基础的人想学,这样的场所确实不多,公益性质的就更少了。”章宁平说。

 

从到学校授课以来,章宁平也有不少感触:“我自己有一个画院,学生上完课觉得不过瘾,会找到我的画院,继续跟着我学习。他们愿意听我的课,看到他们从完全不会画到  现在有模有样,很有成就感。

 

街道

 

公益大学开办

 

离不开“凯益荟”扶持

 

这所家门口的公益大学能顺利开办,“凯益荟”功不可没。通过“凯益荟”积极为社会组织争取政府购买项目及公益创投机会,“老钱红线工作室”、“凯乐耆助老互助公社”、“华语之声”、“益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景新书画院”等社会组织先后承接江干区政府公益创投服务项目70余万元。

“凯益荟”其实是江干区凯旋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简称。2011年10月,凯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社会组织之家”——凯益荟。“凯益荟”也是当时杭州首家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它秉承“公益凝聚你我、服务创造和谐”宗旨,为辖区社会组织提供备案登记、能力建设、学习交流等一站式便捷化服务。同时,建立专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资源库,搜集、整理、汇总服务对象和社会资源的供需信息,为专业的社会组织牵线搭桥,为辖区内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链接。

 

目前,“凯益荟”已入驻博雅心理咨询、“四点半”课堂等专业服务机构28家,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339家,平均每个社区逾20家。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凯益荟”紧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社区建设实际,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从“量的突破”到“质的转化”, 它既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互动的公共服务平台,又是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的实践平台。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