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湖北多部门联合发倡议:单位厕所免费开放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9-19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长江云报道 你是否曾经遇到这样的尴尬:内急了好不容易跑进一家单位,却被告知厕所不对外开放?一些厕所脏乱臭,方便时不得不踮脚掩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不少厕所里都有刺眼的中文提示“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当这些现象长时间为人们诟病,厕所问题成了社会公众最关注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方便广大市民和公众如厕,倡导厕所文明,9月18日,湖北省旅游委、省文明办、省交通厅、省住建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湖北旅游厕所文明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武汉正式启动。

活动发出城市社会厕所免费开放和文明如厕倡议。倡议全省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餐饮服务场所和景区景点、车站、机场、加油站、宾馆饭店等厕所管理单位在工作(营业)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单位厕所供市民和游客使用;倡导广大市民和游客养成文明如厕习惯,抵制粗鄙如厕行为,自觉做到有序如厕,礼让为先,爱护厕所内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崇尚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争当文明如厕的示范者,争当文明如厕的示范者、宣传者、监督者和推动者。

为推动倡议落实,省旅游委和省文明办等单位共同面向全社会聘请和和招募了1000名湖北旅游厕所文明公益宣传志愿者和监督员,活动现场为首批志愿者和监督员代表颁发了聘书。这1000名湖北旅游厕所文明公益宣传志愿者和监督员将活跃在全省各市州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厕所文明进行宣传监督。

活动通报了湖北厕所革命先进单位,对近两年湖北省旅游厕所革命行动上推进力度大、工作有特色、管理有创新、宣传有力度的相关单位给予表彰通报,武汉市旅游局、宜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十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三家单位分别获“综合推进奖”。其中,武汉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达标旅游厕所进行奖补,明确各部门和各区责任并加强考核,每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0座,武汉旅游厕所革命经验被全国推广。宜昌市、宜昌市积极推动旅游厕所建设,每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均达110多座,形成了良好的的厕所建设和管理经验。武汉江城泽源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获评厕所革命“技术创新奖”,该公司研发的防堵塞土壤处理法,首次破解了利用土壤法处理厕所污水出现堵塞的世界难题。该处理工艺被称为是处理分散型公园厕所屎尿污水具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新技术。该公司董事长江鹰2016年被人民网评定为厕所革命十大推进人物。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景区获评旅游厕所“管理创新奖”; 武汉市黄陂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宜昌市三峡大坝旅游区、十堰市武当山旅游区获评旅游厕所“人文关怀奖”,黄冈市遗爱湖公园、咸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鄂州市西山公园获评“文明宣传奖”。

>>2份倡议书

湖北省城市社会厕所免费开放倡议书

各厕所管理单位,广大市民、游客朋友们:

厕所服务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公共文明的重要尺度,是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准,城市社会厕所免费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开放,是城市文明程度、管理水平、社会责任的综合反映。同时,自觉养成文明如厕习惯,抵制粗鄙如厕行为,也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在此,为积极响应“社会文明从如厕开始”的号召,特向有关单位、市民、游客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全省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餐饮服务场所和景区景点、车站、机场、加油站、宾馆饭店等厕所管理单位在工作(营业)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单位厕所供市民和游客使用。

二、厕所管理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厕所引导标识,明确专人,对厕所精心维护、勤于管理,让市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清洁、人性的如厕服务。

三、各级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中要将厕所文明纳入重要内容,将厕所建设、管理和服务作为文明单位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体系。

四、广大市民和游客要养成文明如厕习惯,自觉做到有序如厕,礼让为先,爱护厕所内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崇尚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争当文明如厕的示范者。

四、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大厕所文明的公益性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建厕、文明如厕、有效管厕的良好氛围。

厕所开放、文明如厕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公民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支持参与厕所开放和文明如厕,为打造文明、开放、人性化的旅游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湖北省旅游委

湖北省文明办

湖北省交通厅

湖北省住建厅

湖北省旅游协会

2017年9月18日

文明如厕倡议书

广大游客和市民朋友们:厕所你我他、文明靠大家。厕所是社会进步、文明

(湖北经视记者张俊 通讯员 曹巧红 责任编辑 胡汉敏)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