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浙商银行金华分行“公益赠饮”致敬城市守护者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8-15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15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汪 蕾  

8月12日,城市的大街小巷、乡镇新区的公路旁,一群身穿白色印花T恤的“首席发现官”寻找着金华的城市守护者,送上一瓶水,给酷暑的金华降温。

IMG_1456 (1)


这是浙商银行金华分行“致敬城市守护者”2017公益赠饮行动的现场。8月18日是浙商银行成立13周年,金华分行响应浙商银行总行号召,早早开启了公益赠饮活动。

志愿者们走上大街,为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值守街口的交通警察、挥汗如雨的行政执法人员,以及疾步送货的快递小哥送上一瓶矿泉水,为高温天依然坚守在岗位的人们献上一份清凉,表达一份爱心。  

IMG_1459 (1)


“走出去”“请进来”公益组合新模式

“太感谢你们了,正及时呢!我刚好扫完一条街,水壶的水喝完了,还说去附近饮水点灌点水来呢。”64岁的环卫工人叶有田接过浙商银行金华分行志愿者送来的矿泉水满是欣喜。

叶有田负责市区东市南街万佛塔到万达广场之间这段马路的清扫工作。从早上6点到上午10点,他已经工作了3个小时,自己带的水早已经喝完了。此刻,他全身被汗水浸湿,一口清凉的水无疑犹如一场及时雨。

为环卫工人送完水,志愿者们又驱车来到了金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孝顺中队,为正在街口执勤的交警送去20箱浙商银行定制矿泉水。

IMG_1458 (1)


孝顺中队主要负责孝顺、傅村、鞋塘3镇的道路交通安全。由于金义都市新区的建设,过境车辆和流动人员增加,给这支只有6名队员的中队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了确保道路通行正常,我们正副两班倒,24小时在路上执勤。”值班交警李巍说,他们出去执勤,不到一会就全身湿透了。两身衣服,轮着换。干了再穿,都来不及拿回家洗。“除了自己带的温开水,每天还要买至少5瓶矿泉水才够。”水正是高温下的城市守护者们最需要的。

IMG_1462 (1)


志愿者还来到市区古子城保宁门附近,给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东中队的队员们送去了“及时水”。作为金华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古子城的每一座古井、每一幢建筑都刻有深深的历史烙印。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不畏酷暑、兢兢业业的城市守护者,古城焕发出迷人魅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浙商银行首次在酷暑开展公益赠饮活动。2013年,浙商银行多家分行携手当地街道、媒体及沿街单位,首次联合发起“一杯水”公益赠饮行动,免费提供饮用水供高温下的劳动者们饮用。2016年,浙商银行发布全新品牌形象之际,将赠饮活动扩大到全国网点,并特制知名品牌的浙商特标矿泉水,让公益赠饮活动更加有爱有趣。

IMG_1455 (1)


今年夏天,浙商银行不仅延续了这一公益赠饮行动,还进一步明确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公益组合模式。由浙商银行的志愿者将爱心特标水送到街头、工地、消防、社区,一瓶小小的水,也是为金华市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让高温下坚守岗位的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浙商银行网点内除了有免费供水点外,还提供常备防暑药,放置报刊杂志供劳动者歇脚纳凉时阅读。“我们非常欢迎辛勤劳动的人到浙商银行金华分行的网店来喝口水、歇歇脚。”志愿者金康康说。  

浙商银行:支持公益事业 履行社会责任

持续数年的公益赠饮行动,是浙商银行长期以来支持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浙商银行坚持将自身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持续支持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仅在过去的2016中,浙商银行公益项目投入总额即达884.8万元,开展了“雏鹰起飞”“彩虹计划”“夏日送清凉”等72个公益慈善项目。

IMG_1461 (2)


作为浙商银行大家庭的新成员,虽然开业只有短短半年时间,金华分行秉承浙商银行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在深入贯彻落实总行“两最”总目标和全资产经营战略,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塑造特色竞争力,致力于打造专业的“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与全价值服务银行”、“个人财富管家银行”、小微企业“贴心服务银行”,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金华浙商人以勇于担当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常态化参加由金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的“文明出行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当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浙商银行金华分行与金华市妇联、婺城区妇联在莘畈小学设立“浙商银行彩虹计划”春蕾班,向学校捐赠2万元“彩虹计划”春蕾助学金,并为贫困春蕾学生送上爱心书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山区孩子的成长成才贡献浙商力量。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