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教育>
"半岛公益"课堂:体验扎染技艺读者秒变"超粉"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8-04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蕾 

  为了传承民间手艺、弘扬匠人精神,“半岛公益”课堂在本报创刊18年来临之际,为读者再发“福利”——8月2日,本报邀请了中国民艺专家、教授,为喜欢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读者朋友,开办了一堂精彩的中国传统民艺文化及手作公益课。现场,读者们不仅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了解,还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扎染”艺术作品。 
  

image.png

读者们在民艺专家的指导下,展示手作的扎染作品。


  民艺专家团授课,报名“火了” 

  8月2日下午2时,“半岛公益课堂”民间艺术课在劲松四路爱与乐艺术学校开讲,主题是“中国民艺扎染艺术课”。为了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通俗易懂、专业趣味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本报邀请了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侍锦先生主讲,青岛手工艺家协会理事牛爱杰女士、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彭卫丽副教授以及肖羽翎老师等艺术家,组成了此次公益课的民艺专家团。7月30日,本报刊登了民间艺术课开课的消息,当天本报的读者热线96663从早上7时至晚上9时,报名电话络绎不绝。

  扎染成果亮相,秒变“超粉” 

  当天下午,岛城30多名读者以及半岛学生记者团的5名小记者,来到了爱与乐民艺博物馆的公益课现场。记者了解到,报名的读者年龄跨度较大,年龄最大的60多岁,年龄最小的仅有6岁。前半场,侍锦教授以专业、风趣的风格,为读者们讲解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以及扎染、蓝染、植物染的传统起源及现代美学应用。授课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侍锦教授说:“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染织是与生活最为贴近的门类之一。非常希望通过这种公益方式,来弘扬和传播传统民艺文化,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下半场,侍锦教授与艺术家牛爱杰女士、彭卫丽副教授以及肖羽翎、曹美燕老师,现场教给读者们“扎”和“染”的手工技巧。在场的读者们经过专家团的指导,利用不同的美学技巧,现场扎、染了布艺作品。当看到从植物染料染缸中取出的作品,经过不同的扎染手法,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花纹图案时,扎染教室瞬间沸腾了。读者们迅速成了扎染的“超级粉丝”,兴奋地展示各自的作品。 

  民艺文化难以复制,需要传承 

  记者了解到,此次“半岛公益”课堂,不仅让读者朋友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了民间手工艺文化,读者还通过亲自实践,重温了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民间文化艺术家牛爱杰告诉记者:“工业时代,有不少传统手工艺因失传而成为了文化遗产,但工业化永远难以取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真正传承下去。”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