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会责任>
坚守企业社会责任 易才低调十年公益路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7-11  责任编辑:公益中国

  这个利益与责任相博弈的时代,不同利益群体皆有各自诉求,从而改变了大众对于优秀企业公民的评判标准。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易才集团既可为社会财富的积累贡献力量,同时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更未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作一种“负担”,在企业成立之初便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核心使命与价值观内,不断为社会传递正向能量,堪称优秀企业公民的典范。

  情牵雪域儿童 心系藏区教育发展

  西藏,一处令多少人魂牵梦萦的纯美神圣之地。而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西南部的措美县,距离拉萨市达300公里,海拔4200多米,所辖范围山路崎岖,城市规模与繁华程度甚至不及内地一个乡镇。近些年当地政府出资修建了多所学校,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但物资匮乏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image.png

  近日,易才集团联合安徽恩三基金会,将总价值76823元的教育物资运送至措美县哲古小学,在此举行了以“庆七一·感党恩”为主题的爱心捐赠仪式,哲古小学、扎扎小学与双语幼儿园的近千名儿童获得了捐助。山南市组织部部长、措美县县长、措美县委常务书记、措美县教育局局长等领导亲切会见了易才集团全体代表,并对此次易才集团扶持藏区教育发展的爱心之行给予了充分肯定。

image.png

易才集团捐赠代表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资助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与道德行为相结合的一种善举。随着2010年易才集团拉萨分公司的顺利落地,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全国战略布局至今仍为业内首例,为如今易才服务网络能力稳居行业之首奠定了基础。几年间,负责人宗吉带领拉萨分公司为易才藏区公益事业不停奔走的同时,更坚持以“客户满意”为第一宗旨,向藏区各企业提供了商业保险、人事代理等全方位、高效率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对藏区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努力。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易才集团斥资捐助下,占地2100平方米的幼儿园正式落成,开园当日即接收近百名儿童入园,就此拉开了易才天边系列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序幕。今后,易才集团将继续开展藏区的教育扶持计划,进一步加大对藏区贫困学生的援助力度,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image.png 

  饮水思源 十年公益路

  现如今,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是发展至某一阶段的精神反馈,已逐渐演变为全民正能量行为渗透进企业层面的形式之一。董事长李浩先生曾在谈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时总结道,易才集团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执心于托”,贡献社会公益与倡导环境保护,以卓越的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易才集团“华夏恩三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对弱势群体教育、大学生创业就业以及志愿者服务进行扶持,曾先后发起“易创计划”与“助成长·不孤单”关注留守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其中成功启动的N3绿叶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易才集团深耕行业的14年中,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400多座城市,是迄今业内唯一达到百万人员服务规模的民营企业,具备最强的服务网络能力。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导者,不仅在行业内硕果累累,易才更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不断通过公益事业真情回馈社会。基于此,2013年董事长李浩先生斥资创办了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始终坚持以推动社会公正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建立公益慈善合作网络平台为使命,持续关注教育、环保、健康、障碍者等多个慈善领域,利用易才集团自身企业优势,不断推进公益组织管理的革新,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高效、透明化发展,充分彰显了易才集团核心价值观。

  “服务+” 加公益

  2017年,易才集团大刀阔斧地创新变革中战略推出“服务+”概念,不仅通过整合传统服务优势、创新技术优势与供应商联盟伙伴实力优势,依托“易OS”平台实现了易才服务的全新升级,同时继续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秉承公益传统,持续回馈社会,以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从而展现易才集团作为一家优秀企业公民在人力资源行业内的领导风范。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易才集团将在持续发展公益事业的同时,着力加大对于公益教育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进恩三助学工程落地实施,优化教育资源,通过一体化的“小学、中学、大学”关爱计划,多方位、全链条地关注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关注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支持,为他们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帮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茁壮成长。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