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注民生>
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
——绿色校园专题研讨会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6-19  责任编辑:楚丹

规划绿色大学 创建生态校园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举办绿色校园专题研讨会

 

C:UserslenovoDesktop新闻照片会场全景1.JPG

 

616日至18日,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在贵阳举办。17日下午,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贵州省教育厅承办的主题为“规划绿色大学 创建生态校园”的绿色校园专题研讨会隆重举行。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阵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具有思想引领、科技支撑、示范创新的社会功能。通过绿色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厉行节约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带动每个家庭,辐射全社会,直接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在全社会、各行业具有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教育部多年来高度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围绕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生态化、健康化的建设方针,通过顶层设计、宣传贯彻、健全制度、专项行动、示范项目等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特别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将绿色发展作为单独一个篇章,并且放在育人生态板块中进行阐述,分别对绿色校园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进行了部署,对绿色发展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彰显建设“绿色校园、智慧校园、未来校园”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凸显了建设生态校园不同于其他行业领域所特有的育人功能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持续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节约制度体系得到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应用、节水节电节粮成效明显。多年来,涌现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一大批在绿色校园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学校,直接推动了全国绿色校园建设,为其他学校建设绿色校园提供了参考和样板。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战略部署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提出了“一核心、两服务、两推广”的战略布局,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学校发展;推广标准评价和认证体系、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打造绿色校园示范区、智慧校园创新区、未来学校实验区,推动建立由平台、专业机构、学校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和学者、学生社团、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建设的学校绿色发展生态系统。

 

按照总体战略布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成立了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旨在引领学校规划建设绿色发展方向,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打造中国未来学校,为绿色建设的前期规划提供技术保障。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核心的国内知名7所高校设计院作为联盟成员积极投身于绿色校园建设的事业中;成立了中国绿色校园社团联盟,致力于打造绿色社团合作交流平台、绿色创新创业指导平台、绿色学生领袖培养基地和绿色校园建设参与基地。第一批48个成员单位正积极参与联盟活动;设立学校绿色发展研究基金,旨在研究建立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并拨付350万元支持56个绿色校园建设相关课题研究;实施了能效领跑者示范建设试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PPP等方式建设绿色校园示范样板。160余所学校积极申报,第一批18所高校项目已经启动实施;建设教育能源数据平台,搭建教育系统能源大数据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撑,为学校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提供全面咨询。建设“教育金融服务平台”,为绿色校园建设提供金融支撑;建设“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为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了网络交流平台;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了13期基建和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班,提高学校绿色校园建设和管理水平。受众人员涵盖1000所高校的2500名干部。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推进绿色校园建设的战略及举措得到了高校的广泛好评和认可。为持续深入推动绿色校园建设,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架构下,设立绿色校园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板块,并将其确立为探讨学校绿色发展和绿色教育的核心平台。

 

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次发声,举办主题为“规划绿色大学创建生态校园”的绿色校园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着眼于顶层设计,做好“校园规划、能源规划、水规划”的三位一体规划,将学校建设成为生态校园。

 

本次绿色校园专题研讨会正值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是贯彻节能宣传周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对推动教育系统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和促进力。研讨会包括主题讲话、专题报告、交流研讨三个环节,来自80所高校的100余名代表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副主任邬国强出席本次研讨会。原教育部副部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先生莅临现场指导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建设工作。

 

C:UserslenovoDesktop新闻照片副省长陈鸣明2.JPG

 

陈鸣明副省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指出贵州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他强调,绿色校园建设是贵州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教学实践和学校评估上都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他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生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行程的最重要阶段,也是环境道德与环境创新意识养成最关键时期。实施绿色教育,特别是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现代教育适应新的发展观念的需要。

 

C:UserslenovoDesktop新闻照片陈锋致词2.JPG

 

陈锋主任对绿色校园建设提出了工作要求,指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将推动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自去年以来,在绿色发展领域实施了能效领跑者行动计划,召开了绿色校园建设研讨会、学校绿色后勤推进会、中美绿色教育研讨会等,目前正在推动建设高校能源信息平台、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的农校对接平台,并和有关合作单位一起启动了绿色校园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强调,实践告诉我们,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部门,应当承担绿色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在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他认为绿色校园是绿色发展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第一教室;绿色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教育必须为绿色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绿色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高等学校应当将绿色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因此,教育无论是从用地、建筑还是人数来讲,都是体量最大的公共部门,建设绿色校园应当是所有学校的战略选项。

 

C:UserslenovoDesktop新闻照片章新胜.JPG

 

章新胜秘书长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次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主办绿色校园专题研讨会表示祝贺和感谢。他高度认可“规划绿色大学创建生态校园”的研讨主题,指出这是一项变革,是一项思想解放,要通过思想解放树立“自然为本,人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而思想解放要靠大学引领。章新胜秘书长对与教育部的合作寄予深厚的期望,希望教育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引领创新思想、树立示范、服务社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前总干事汉斯道维勒,贵州理工学院教授、校长龙奋杰,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宏伟,山东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房涛,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文迪先后做专题报告,阐述了绿色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设路径、案例分析以及关于绿色校园建设的思考。

 

C:UserslenovoDesktop新闻照片交流研讨2.JPG

 

交流研讨阶段,围绕绿色校园建设顶层设计进行探讨,讨论绿色校园建设相关制度、标准、规范,津巴布韦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部研发与创新部主任威利·戴维森·甘达先生,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先生,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总务长屈利娟女士,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特别代表、地球研究中心副主任亚瑟·兰先生,为绿色校园建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其他与会代表也积极参与到交流研讨中,研讨氛围热烈富有成效。

 

C:UserslenovoDesktop新闻照片邬国强做总结.JPG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强为大会作了总结,对承办本次大会的贵州省教育厅以及参与具体工作的贵州医科大学的老师们表示真诚的感谢。邬国强副主任认为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实际的成效,指出将本着对各位专家学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吸收宝贵意见和建议,做好绿色校园顶层设计,表示将继续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规划绿色大学,创建生态校园”。

 

本次绿色校园专题研讨会还正式发布了《住区》绿色校园专刊。该专刊是为提高绿色校园建设理论研究水平,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住区》编辑部共同刊发的,汇集了绿色校园建设技术、规划、设想等40余篇原创文章,为绿色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撑。同时本次研讨会还正式启动了《绿色校园评价指南》、《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指南》和《绿色后勤建设指南》的编制工作,为绿色校园建设搭建宏观框架,指导各地各学校建设绿色校园。

 

通过本次研讨会,学校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和绿色校园建设的服务平台将开启新的篇章,深入指导和服务全国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集绿色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推动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发展于一体的运行着的超级实验室。(通讯员 王晴 景慧)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