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美丽中国>
精准扶贫深化年 青海省继续发力脱贫攻坚放大招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3-29  责任编辑:张雨荷

    特色种植、养殖稳增收,职业培训促就业、家庭宾馆兴旅游、易地搬迁挪穷窝……脱贫攻坚战中,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大变化。去年我省完成1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今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年,全省将继续发力,推进脱贫攻坚上新台阶。

    “第一书记”拧成扶贫一股绳

    “我们村属脑山村,全村114户460人中98%是藏族。主要靠劳务输出、牛羊养殖获得收入,2016年有16户59人纳入脱贫计划。立足调查摸底,我们加强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说起村里的情况,湟中县上新庄镇白石头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省妇联干部鄂香兰打开话匣子。

    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离不开驻村时频繁的入户走访,村里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与村两委班子的默契合作。驻村后,鄂香兰开始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各类主题党课活动,协助村委会规范村规民约,指导各项责任牌上墙,更加凝聚起村两委班子的精气神。

    去年,扶贫工作队立足调查摸底,指导湟中雪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藏药材种植业,采取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实现多元经营。如今当归、黄芪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100余亩,村里不少贫困户在合作社工作,每天都有六七十元的收入。

    “鄂书记不仅为我们村跑来好项目,带着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人特别好。知道我父母年龄大,危房改造的时候天天来家里,关注工程进度和质量,叮嘱我父母吃好饭多穿点。隔几天不见鄂书记,父母就会问我书记咋没来坐坐。”贫困户陈占元说。

    待村里人如亲人,热心的鄂香兰在村里赢得了好口碑,村民们见到她,都想和她聊上两句。新一年的扶贫工作已经开始,鄂香兰和驻村工作队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村里各项工作的安排上。今年白石头村将继续补充基础设施短板,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做好脱贫项目管理,做好贫困村退出的各项准备。

    ☆相关链接☆

    今年,我省将继续扎实扶贫攻坚基础工作。在驻村帮扶方面,将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并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生力军、催化剂作用。严格落实“召回”制度,对不合格、不胜任的要坚决召回。

    继续开展“回头看”,全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摸准核实贫困对象信息,实现有进有出、规范有序。在补齐行业短板方面,要对照脱贫标准逐村逐户及时摸排核实,缺什么、补什么,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分红扩大脱贫效应

    每当提起青海, “吃货”们就想起不膻且肥而不腻的羊肉,乌兰县茶卡羊,更是获得青睐。怎样聚合乌兰县特色种植、养殖业合力,扩大收益面?乌兰县探索出资产收益运行新模式,红利覆盖全县贫困人口,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吉仁”模式。

    一年前,乌兰县建成茶卡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由乌兰县吉仁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建设经营。这家集茶卡羊养殖、繁育、收购、销售为一体的公司,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方式,将包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的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提高了“茶卡羊”的附加值,增加了贫困户的就业岗位与收入。“举债将草场抵押出去了,羊也养不了,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好在我有养殖技术,被公司招聘来工作后,不仅每月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收入。”如今在吉仁公司打工的建国,一年就能进账10万元。

    去年,茶卡示范园开园仪式当天,吉仁公司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分红240万元,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08人,人均分得2643元。据了解,乌兰县将产业园发展资金、贫困户产业发展等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园及效益好的企业,按不低于10%的固定收益,已实现各项分红40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刚性增长达3300元以上,县上实现如期脱贫。2017年,乌兰县将继续发力,将典型经验转化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巩固扩大脱贫成效。


    ☆相关链接☆

    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大产业扶贫专项投入力度,按照扶贫标准,计划实施24万人到户产业扶贫项目、13个县扶贫产业园和50个贫困村旅游项目。除了坚持“一户一法” “一村一策”,在经营模式上,将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带动贫困群众多元增收。

    多措并举助力精准脱贫

    贫困户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没有劳动能力,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扶贫策略,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上元保村落实“八个一批”扶贫要求,为贫困户找到精准脱贫的路子。

    上元保村坐落在半山半脑地区,全村208户中有43户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农民文化程度低,缺少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群众增收致富乏力……2015年10月,中国银行青海分行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田长宁刚到村里时,通过入户走访,摸清了村里每个贫困户的情况。

    如何让村民早日脱贫?产业首当其冲。建饮水工程、建恒温储藏窖、成立“银保鸡”养殖合作社、种植新品种马铃薯试验田……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建成,让上元保村产业发展有了底气。

    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组织了上百人次的电工、手扶拖拉机、烹饪、挖掘机技术培训。联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的专家上门义诊达百余人次,并在省残联争取康复设施,吸纳部分残疾人到分行从事劳务用工。

    去年,村里实现贫困户劳务输出8人,还有5人在中国银行青海分行干起了保洁工作,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因地制宜,变“输血”为“造血”,上元保村着力构建贫困群众增收的长效机制,今年村里将根据具体情况,让这条脱贫致富路越走越踏实。

    ☆相关链接☆

    2017年,我省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十项重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年内计划开展短期技能培训1万人次、致富带头人培训1500人。并强化与重要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在西宁、海东和环湖等地区选择13个县(区)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建立上下贯通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

    来源:西海都市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