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民公仆
“莎姐”“小橘灯”……有这样一群暖心的检察官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3-14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莎姐”“小橘灯”……有这样一群暖心的检察官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莎姐”“大手拉小手”“小橘灯”“冬梅姐姐”“亮晶晶”,这五个令人感到亲切、温暖的词语,被写入了今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他们是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五个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是活跃在未成年人普法、维权、保护一线的一群暖心的人。他们用专业、智慧和爱心,织起安全防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对这五个团队,你了解多少?他们平日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一一找到他们,听他们来聊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那些事儿。

  将心比心,做“有温度的工作”

  未成年人在暴力事件中伤害他人,涉案未成年人因隐私泄露背负心理包袱,未成年人陷入抚养权纠纷……这些都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范畴。未检工作最大限度地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霾。

  2014年底,黑龙江牡丹江市一所中学发生一起在校生故意伤害案,考虑到4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次年即将参加高考,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检察院经过认真调查后,对他们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在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间,负责办案的“冬梅姐姐”团队为其建立帮教档案,还定期为他们作心理疏导。2015年6月,4个孩子都顺利考上了大学。

  “我们要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我们要将心比心,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冬梅姐姐”团队的“原型”、东安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付冬梅说,“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往往缺少家庭关爱,我们应该使劲拉他们一把,而不是听之任之。”

  除了挽救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未检工作还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2014年,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小橘灯”工作室,成功立案监督一起性侵4岁女童案件,使原本仅被行政处罚十五日的罪犯,最终以猥亵儿童罪获刑三年。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莎姐”团队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们建立“莎姐谈心室”工作机制,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和疏导。几年前,一名只有10岁的小女孩怯懦地走进“莎姐谈心室”,她被邻居猥亵后产生幻觉和轻微自闭,平时很少说话。“莎姐”专门请来心理专家多次帮助她,终于让她走出了阴影。

  “小女孩每次来和走,我们都会拥抱她一下。最后一次谈心之后,小女孩开心地说,除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人这样抱过她。”“莎姐”团队的检察官陈鹏宇说,“未检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我们面对的一朵朵正要绽放的花朵,一定要细心呵护。”

  不仅是惩戒和挽救,更是教育和引导

  郭艳萍是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大手拉小手”未检工作室核心成员。该工作室成立18年以来,最让郭艳萍自豪的,就是许多未成年人在他们帮教下,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

  2015年,武汉检察机关办理一起盗窃案件时,发现嫌疑人是一名未成年女性。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大手拉小手”工作室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此后,郭艳萍持续对这名女孩进行针对性帮扶教育,常与她进行思想交流,还带她参与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等。2016年,这名女孩顺利考上大学,人生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小女孩考上大学后给我打电话,说我是她的恩人,我觉得心里暖暖的。”郭艳萍说,“我们工作不仅仅是惩戒,也不仅仅是挽救,更重要的还有教育和引导。未检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跟踪帮扶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提起诉讼或微罪不诉就结束了,而是更注重个体的发展,帮助他们真正回归社会。”

  “冬梅姐姐”团队与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建立“挽救帮教基地”,把附条件不起诉、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安置到基地,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由基地负责食宿、技能培训和择优推荐就业。截至目前,已有7名涉罪未成年人被安排到基地学习,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帮教对象杨某通过数控机床专业的培训学习,已顺利毕业并供职于当地一家大型企业。

  无独有偶,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与辖区爱心企业共建了当地首家青少年观护矫正工作站。“小橘灯”团队精准定制四大“帮教菜单”,即法律意识强化、生存技能培训、人格自信和社会责任培育,帮助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在这里,常人眼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失足少年,在半年后就能够看懂全套技术图纸。

  新北区检察院未检室负责人韦玉茹说:“我们用爱点亮这盏‘小橘灯’,让它在黑夜里照亮失足未成年人的‘回家’路,把他们带回生活的正途。”

  全社会合力帮扶,让“花朵”美丽绽放

  “亮晶晶”团队由成都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的三名80后检察官组成,他们进行法治宣传也区别于传统形式,以讲故事、游戏互动、庭审模拟、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法治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亮晶晶”中的“亮”,是清华“学霸”王亮,善于思考的他在工作中有很多感悟:“近年来基层未检工作进步很明显,但司法机关内部的密切协作还有待加强;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需要更多专业化力量的介入,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王亮认为,检察机关的帮扶只是给未成年人纠偏的“第一步”,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社会中,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帮扶合力,要让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事实上,在这五个团队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信号。

  以“莎姐”为例,这支发源于2004年的法律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经是重庆市检察机关青少年维权岗416名检察官和848名志愿者的代称,它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办案部门,而成为重庆市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司法保护、犯罪预防、心理矫治、帮扶挽救工作的平台。

  “小橘灯”工作室成立之后就推进社会化运作,陆续入驻常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北斗星公益园等孵化器,加速组织成长。同时,还与当地青少年心理协会、专业社工共建,分别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干预和专业帮教。

  “学校对于未成年人教育,特别是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要多一分宽容。”郭艳萍说,“家庭因素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一环,有的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

  “我们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受到伤害,也不愿看到任何一个孩子走上弯路。”王亮说,“对未成年人保护来说,全社会共同努力防患于未然,才是较好的解决方案。”(采写记者:王成 吴光于 闫睿 梁建强 陆华东)

    来源:新华社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