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榜样公益>
公益路上的“手艺人”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3-01  责任编辑:张雨荷

多年的志愿服务,赵亚娟和很多老人成为朋友。

  □本报记者 廖丽萍

  见到赵亚娟,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穿着黑色上衣的赵亚娟静静坐在阳光里,就像身为志愿者的她为老人、孩子剪发一样,大多数时候是安安静静、专注的。

  1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理发,赵亚娟并没有想过以后会借着这门手艺走上公益道路,而且一干就是十年。从一个人“一对一”的结对入户帮扶,到成立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从单纯的为老人义剪,到增加心理咨询、素食、瑜伽等10个服务项目。十年间,她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也让志愿服务更加丰富了。然而,对于公益,她始终怀抱一颗简单的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把义剪这件事做精做透。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做得更好。”赵亚娟说,她相信做公益需要更多的“手艺人”,因为公益传递爱心和快乐,而好手艺能让人感受更多更好的爱和快乐!

  付出一点收获很多

  “买菜时遇到了金尚社区的工作人员,她说社区在招志愿者,我就去报名了。”对于十年前自己走上志愿者这条道路的起因和缘由,赵亚娟说,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契机,想做就去做了。

  至今她还记得,报名后的第二天,社区书记陈素珍就为她买了一套理发的工具,此后,一把电推子,两把剪刀,一把梳子,一块海绵,一块围布成了她志愿服务的“标配”。

  十年来,这样的“标配”,赵亚娟不知道用坏了多少套,但是这期间服务过的老人们她却记忆犹新。

  “我上门服务的第一户是张大伯。80多岁的张大伯腿脚不便,老伴儿又有糖尿病,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于是社区就组织志愿者把服务送到家。”赵亚娟说。为张大伯义剪的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夫妻俩的恩爱,“每次上门,都能听见阿姨甜蜜地喊张大伯‘老公’,看着老两口幸福的样子,感觉生活很美好。”

  中风卧床的吴大伯,是赵亚娟的服务对象之一。每次赵亚娟上门给他理完发,吴大伯总会让老伴儿把提前准备好的一袋糖果递给她。“我平时很少吃糖,但吴大伯给的糖果我总会收下。”赵亚娟说,那是老人的心意,很甜。

  还有可爱的毛阿姨。有一次,为了感谢赵亚娟的义剪,毛阿姨特意说想买牛奶,可自己搬不动,找来赵亚娟帮忙,然后坚持让赵亚娟把买的牛奶带回家。

  ……

  像这样入户服务的老人,最初在金尚社区里有十几户。每一户每年赵亚娟都要上门10—12次,而且一服务就是三四年。时间久了,大家就像亲人一样了。赵亚娟说,志愿服务让她结识了很多可爱的老人,也带给了她很多快乐,“付出一点时间,却收获了很多。”

1  2  >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