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教育
贵州省教育扶贫为贫困学子打开希望之窗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2-28  责任编辑: 张雨荷

为贫困学子打开希望之窗

——贵州省教育扶贫工作综述

    2月25日星期六,在广州某企业实习的贵州大学学生夏立玲一大早就起床,打开书本为公务员考试做准备。

    “我一直接受国家的各种资助,所以在学习的道路上才没有被落下。我觉得只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才对得起国家对我的这份关爱。”夏立玲曾经获得过两次校级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夏立玲家在黔西县素朴镇高坎村,父母皆在家务农,家中有六个兄妹。从上大学开始,夏立玲不得不负担起自己的生活费,除了在学校学习,她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兼职打工上。

    2015年,贵州省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夏立玲成为首批资助对象,每年可获得4000多元的教育精准扶贫资助金,使得她不必整日奔波于打工之中,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好学习提升自己。

    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贵州省围绕教育发展和教育扶贫薄弱环节,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四项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 3”计划、基本普及15年教育、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靶向治疗”重大政策措施,打出了教育扶贫“组合拳”,为无数个像夏立玲这样的贫困学子打开了希望之窗。

    补短板,着力扩增城乡教育资源供给

    为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水平低、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缺、高等教育规模小等“短板”问题,贵州省级财政设立了四项教育突破工程专项资金,持续实施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突破工程,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普及程度,促进了教育扶贫。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新建、改扩建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城市社区公办幼儿园1840所、村级(山村)幼儿园4100所,农村学前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全省所有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农村适龄幼儿可就近享受到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新增农村寄宿制中小学3000余所、学生宿舍400余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49万个、乡镇教师公租房(周转宿舍)13万套,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233所,实现了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基本满足农村中小学生及留守儿童在校寄宿生活需要,农村初中生、小学生寄宿率分别达到70%、30%。

    ——完成新建、改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66所和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学校100所,初步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高中阶段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15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40所,高中阶段教育跨越式发展,办学瓶颈逐步突破

    ——建成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和遵义新蒲大学城,以及毕节双山、铜仁川硐、遵义湘江等市(州)职教园区,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高等教育发展迈向大众化。

    一系列教育工程的实施,为贵州教育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兜底线,着力完善学生精准资助体系

    “贵州省在国家既有学生资助政策基础上,实现了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形成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应助尽助’。”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整套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利。

    2015年,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对就读高中至本科阶段学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

    据统计,2015-2016学年,贵州省发放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资金10.12亿元,资助学生31.7万人,实现了“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

    去年,贵州省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向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就读的儿童提供营养膳食补助。省级财政下达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200万元,首批实施11个贫困县及10个极贫乡镇,惠及10万名农村学前儿童。2017年春季学期,贵州省又继续在全省66个贫困县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贵州特色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全省87个县1.25万所学校实施,中央和省每年投入专项膳食补助资金20亿元以上,惠及近400万农村学生,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全覆盖。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