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援助
扶起三个幸福村——青海民族大学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2-28  责任编辑: 张雨荷

    3.5米宽的笔直乡村大道,产量颇丰的马铃薯,悠然弈棋的老者……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大山深处的东山、静宁和前进村,一场美丽的“蝶变”吸引了周围许多关注的目光。这些变化的推动者,正是青海民族大学和他们选派的驻村工作队。一年来,这三个村子的每一个变化,都和民大党委一班人及所有“民大人”息息相关。

    给到需求上

    静宁、东山、前进村三村相连,地处浅山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收入少,三村519户中贫困户就有144户588人。

    “今年种植的马铃薯产量怎么样?销路怎么样?”问话的是青海民族大学入村调研慰问的校领导,自2015年10月青海民族大学的工作队在这三个村开展工作以来,作为帮扶单位,青海民族大学班子成员、院系处室领导、普通教师职工,几乎每月都会有2至3支队伍到三村调研,了解危房改造、养殖种殖、家庭牧场等方面扶贫项目的开展情况,深入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我们种上了工作组给的洋芋优质种子,一‘亩’地产量能达到2500公斤左右,往年从未存满的窖今年存得满满的。可是新的问题出来了,产量上来了,销路又不好找了。”前进村村支部书记马福成说。

    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燕武当场向驻村干部布置任务:“在销路的问题上,大家要集思广益、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驻村的同志要先统计好积压洋芋的数量,再想办法联系加工、收购企业,帮助群众销售。”

    扶贫离不开项目,项目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为了找准扶贫项目,青海民族大学组织专家多次对三个贫困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针对这里的土质、气象和水文等条件,购买了8.5万元的3万多公斤优质洋芋种子,争取了1150公斤优质苜蓿籽种,分发给了三个村的贫困户和种植大户。秋后喜获丰收,苜蓿产量倍增。同时他们还采购了5万余元的5000只土鸡鸡仔分发给了三个村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帮到点子上

    “我给你说说这条路的历史啊,过去夏天一下雨,你就别想出门了,泥泞不堪,特别是我们岁数大的,根本就不敢走,怕摔倒,平时出去还一脚深、一脚浅的呢,现在好了,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静宁村村民乔海青说。

    山区要致富,先要修好路,但是村里的路一直就是这么破破烂烂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村里没钱,村民也拿不出资金。

    为了彻底打破三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青海民族大学多次与省交通运输厅和民和县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联系,协调加大投资力度,将东山村179户每户原本承担自筹6000余元和静宁村234户每户承担自筹5000余元降低到了村民每户只需承担自筹1000元,合计减少村民自筹资金达183.1万元,完成了东山村道路硬化24.88公里,静宁村道路硬化21.48公里,以及前进村所有剩下的断头路。

    “民大的领导和工作队做起工作来真是太扎实了,一心想着老百姓,帮着老百姓。”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柴玉雄说。如今,走在硬化了的乡村道路上,听到的尽是村民对工作组的夸赞,对“民大人”的感激。

    暖到心窝里

    前不久,一股寒流来袭,气温骤降,位于大山深处的三村笼罩在寒气中。始终牵挂着这里贫困户的民族大学的领导和同志们专程看望慰问贫困户。

    “一定要叮嘱在外打工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好好做人,注意自身安全,要经常跟家里联系,有什么困难就跟驻村的同志们说。”慰问中,学校领导叮嘱贫困户马香兰一定要重拾生活的信心,把一双儿女抚养好、教育好。马香兰流着热泪接过学校领导手中的慰问金。

    静宁村贫困户张林山一直和儿子生活,因为贫困,儿子也未曾成婚,今年,张山林不幸患上了重病。赵燕武专程深入村里查看张林山家危房改造情况,并抽出时间带着慰问金两次到医院看望张林山,叮嘱张林山的儿女一定要照顾好老人。

    在校领导的带动下,青海民族大学教职员工上下一心,真诚帮扶,截至去年10月底,为三个村的贫困村民发放慰问金、电视机和接收器,购买种子、鸡仔,捐赠电脑和图书等折合人民币65万余元。2016年东山村直接脱贫6户,30人,前进村直接脱贫4户,18人,静宁村8户36人。

    谈起新一年的打算,赵燕武说,2017年的扶贫工作,我们在坚持“输血”式扶贫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提升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上,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的发展方式、思路和技术,提高贫困户的思想认识,引导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早日实现根本脱贫。(作者: 白林娟)

    来源:青海日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