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模范
赤峰:草原阿爸阿妈无私救助孤贫儿童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2-24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正是这样一户普通的牧民夫妇,却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像亲生父母一样连续6年救助孤贫儿童,每年都在巴彦查干小学和巴彦高勒小学救助20名贫困儿童,每年救助资金两三万元,直到这些孩子升入初中。

  敖云高娃和丈夫乌嫩巴雅尔是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查干苏木巴彦乌拉嘎查的普通牧民。他们那个乖巧聪明的女儿,去年高考,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正是这样一户普通的牧民夫妇,却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像亲生父母一样连续6年救助孤贫儿童,每年都在巴彦查干小学和巴彦高勒小学救助20名贫困儿童,每年救助资金两三万元,直到这些孩子升入初中。而他们救助孤贫儿童的资金,都源于他们勤劳所得,都来自他们省吃俭用积攒下的。

  住“寒窑”只为省钱救助

  敖云高娃夫妇的家是草原深处1座陈旧的蒙古包,蒙古包外停放着1辆老旧的四轮农用车。而蒙古包里边干干净净,土建的灶台上,锅里正熬着茶。2口老式的红糖柜被糊上了红纸,分放在矮炕的两侧。炕上、地下各有1个上个世纪90年代两开门的橱子,被擦得一尘不染。她们住的蒙古包棚顶用的是陈旧的塑料,接口处用针线缝合在一起,小窟窿全是用透明胶粘合住的,家里唯一值钱的是1台40英寸的彩电。当问及救助孩子的事时,敖云高娃拿出A4纸打印的照片,我们惊奇地问她为什么不用相纸打印时,她说:“这样也能看,用相纸费钱,省点儿钱能给孩子买双鞋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们家的蒙古包都旧成这样了,翻新一下吧。敖云高娃夫妇却说:“没必要弄得那么浪费,能住就行,还不如省下钱给那些贫困孩子买点儿有用的东西。”

  是啊,他们救助孤贫儿童的钱,能搭建多少个崭新的蒙古包!

  一帮就是20个

  敖云高娃夫妇救助孩子开始于2010年,当时她们的女儿正在巴彦查干完小读小学。一次到学校看望女儿,一个孩子突然晕倒在她们面前,当大家把孩子救醒后,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饿!”敖云高娃看着瘦弱的孩子,觉得很心疼。她得知孩子父母离异,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却交不起生活费用,孩子没钱吃饱饭。敖云高娃听到这里,流下了眼泪,毅然拿出1000元钱交给了学校,作为孩子的生活费。

  回到家里,夫妇俩吃不下睡不着,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做。于是,第二天她们再次来到巴彦查干完小,找到校领导把想救助孤贫儿童的想法说了出来,校领导也非常感动,经过严格挑选,找出了10名孩子。这些孩子,不是孤儿就是单亲。夫妇俩看着这10名瘦弱的孩子,竟毫不犹豫地把10个孩子的费用都交了。可不到一天,夫妇俩又有了心事,他们想到附近还有一所巴彦高勒小学,那里是不是也有孤贫儿童?有了想法,夫妇俩没有半点耽搁,赶往了这所学校。让她们想不到的是,这里同样有很多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的儿童。好事做到底!夫妇俩决心救助2所学校的20名儿童。

  施救助不求感恩回报

  从此,每到换季,夫妇俩就为20名儿童准备衣服、鞋,每学期开学,还要为他们准备文具,并且替每人拿出1000元交给学校。在她们救助的儿童中只要有一个升入初中,她们便替补一个同样贫困的孩子,6年来,夫妇俩每年都拿出勤劳所得,省吃俭用,救助有需要的儿童。

  被救助的孩子中,有的已经考入高中,他们把敖云高娃夫妇当成自己的“再生父母”,每到年节都去看望乌嫩巴雅尔阿爸和敖云高娃阿妈。夫妇俩对待每一位孩子也如同亲生孩子一样,叮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临走时,还要给孩子们带上一些生活必需品。除了物质帮助以外,她们也注重精神鼓励。有一个叫高优罕的小姑娘,妈妈患精神病在赤峰住院。敖云高娃给她买了新衣服,并慈爱地对她说:“只要你好好学习,你阿妈的病就会好了。”孩子眨巴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阿妈好起来。”还有一个叫那木日的孤儿,自从受到敖云高娃夫妇资助后,学会了自信、自立。如今读高中的那木日品学兼优,每年都能得1万元的奖学金。还有很多很多孩子,在敖云高娃夫妇的资助下,走出困境,继续读书。

  当问及夫妇俩每年救助花了那么多钱,是否考虑过自己的生活时,敖云高娃大姐微笑着说:“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是人生最美好的开端,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孩子们的童年少留遗憾,将来做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夫妇最大的心愿。”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