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模范
“瘘王”李军:22年上万次延伸血透病人“生命线”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2-17  责任编辑: 张雨荷

“瘘王”李军与医院专家会诊病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供图

  中新网长沙2月15日电 题:“瘘王”李军:22年上万次延伸血透病人“生命线”

  作者 王建新 符伶俐

  在同事眼里,他是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好医生;在病人眼里,他是一心为病人着想、技艺高超的“瘘王”。在他从医22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做别人“不愿、不能、不敢”做的复杂问题,他就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李军。

  钟情“小手术”22年不动摇

  瘘就像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旦瘘管不畅或闭塞,透析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了使血流量达到透析要求,医生通常将病人上肢动脉和皮下表浅静脉“接通”,借助动脉的压力,使静脉动脉化,提高血液流速,便于穿刺。

  1994年至今,李军从处理标准内瘘、高位内瘘,到处理各种血管狭窄、闭塞;从每周几台手术,到现在每周几十台手术;手术时间从原来的两个半小时,到现在二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他也从刚入临床的年轻医生,变成了如今很多人眼中的“瘘王”。

  作为湖南省第一位肾脏病学博士,李军毅然选择了别人眼里的“小手术”作为主攻方向。“造瘘”手术很大胆,且具有前瞻性,省去了会诊,甚至转科的繁琐,更利于术前术后的评估、维护、跟踪和改进。

  “造瘘是体表手术,其实含金量很高。就像一颗小螺钉,看上去不起眼,但好的可以上飞船;做得不好,装在拖拉机上都会掉下来。”从攻读博士期间便开始学做内瘘手术的李军,谈及自己的专业,自豪感溢于言表。

工作中的“瘘王”李军。 王建新 摄

  10000次延伸“生命线”

  从起初凭借兴趣,喜欢操作,到后来发现“造瘘”能帮病人解决实际问题,李军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越来越强。他粗略统计,自己所完成的动静脉瘘手术不下10000例。这个数字不仅在省内同行中遥遥领先,与国内同行相比,也排在前列。

  不仅如此,李军还有一套独创的“李氏内瘘法”:在术前评估设计及术式选择上,他将“端侧缝合术式”不断改进,使得医院肾内科95%以上的病人都能采用这一手术;在血管缝合方法上,他独创了“单针连续外翻缝合法”。

  “原来要先固定两点、再分两个半圆缝,现在是固定一个点,然后绕着血管缝一圈再回到固定点;原来要打20个节,现在只要打7个节。”李军说,这套方法不仅节省了术中操作时间,而且缝合质量更高,减少了渗血、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使内瘘寿命从原来的三至四年延长至五年多,而且易操作易推广。

  “不允许对病人不好”

  “不允许对病人不好”是李军的工作准则,“医患之间,贵在换位思考、贵在风险共担。”

  两年前,一位长期血透病人,血管肿胀至半个手臂大,剧痛无比,且病人身体条件差,遂准备在外院进行介入手术,家属听说要数万元的手术费,直接打了退堂鼓。转院至湘雅二医院后,经会诊,发现该病人可以尝试血管结扎,但患者心血管状况较差,还装有起搏器,手术风险极大。

  “病人家里很穷,总共就带了5000块钱,如果不做的话,病人就直接回去了,一方面他要忍受无比的疼痛,另一方面随时有生命危险。”李军把风险充分告知家属后,并表示愿意同他们一起承担风险。好在手术有惊无险,几天后,该病人转至肾内病房,出院结算发现,花费不到1000元。

  “每台手术都要当做‘第一台’认真对待。”为全国培养了400多位内瘘医生的李军,看着病房的走廊里近2米高的两个架子上全是病友们送来的锦旗,他愈发感觉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为病人做那么点小事,就能够让病人感到幸福,做医生其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