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模范
27年,为59个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2-14  责任编辑: 张雨荷

    妇女就业创业带头人

    学校移交后,陈玉芳决定开办一家绣艺公司。她将绣艺坊设在临猗县文化馆旁,给绣艺坊取名“爱润信”,寓意用爱滋润诚信。陈玉芳说:“创办绣艺坊,也是因为早年跟随母亲学过扎花绣,而且自己又搞过服装,干绣艺正好合适。不仅可以传承扎花绣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还可以帮扶周边妇女和残疾人士就业。”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既然收养了这些孩子,就要尽到父母的责任,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人,教给他们谋生的手段,是我应该担起的责任。”目前,陈玉芳9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中,两个上大学,两个上高中,两个上职中,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还有一个在特教学校。在陈玉芳的多方奔走下,当地政府给孩子们都上了低保,平时也会有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在爱润信绣艺坊,除了已装裱好的绣品外,还有一些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扎花绣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临猗县残疾人实训基地等。

    “现在产品知名度还不够大,仅限于当地客户和一些熟人订单,产品的销路不是很好!”陈玉芳说,公司现在的收入,除了维持经营外,大部分都用在9个孩子身上。

  2014年年底,临猗县妇联将陈玉芳树立为妇女居家创业的典型。2015年10月,临猗县妇女手工艺协会成立,陈玉芳出任会长。她的爱润信绣艺坊也成了附近几个县妇女日常交流的平台。2015年以来,陈玉芳还先后组织协会成员作品参加义乌、太原、三门峡、渭南等地手工艺品展览会,其中绣品“关帝圣绩图”在山西省文博会获奖。

  临猗县妇联主席韩惠群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临猗县妇女手工艺协会依托陈玉芳的爱润信绣艺坊,已经辐射全县10余个乡镇及周边县市,涉及刺绣、编织、布艺、十字绣、剪纸、花馍等8大类手工艺品。手工艺协会成立以来,先后聘请县内外专家和巧手妇女,举办妇女手工艺培训班20期,培养了1200多名“绣娘”,带动800余名妇女居家就业。

  好家风代代传承

  “尊老爱幼做典范,爱老精神代代传”陈玉芳家的这副对联,是临晋镇代村村民送的。

  “这些年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的两个儿子儿媳,不但和我们一起养育孤残儿童,他们还连续7年重阳节,为村里的老年人捐赠衣物和营养品。”

  其实,最初家人对于陈玉芳收养孤残儿并不理解。但几年下来,家人被她收养孤残儿的无私大爱所感动,并自觉地加入到其中。两个儿媳2011年还被选为运城市模范孝顺妯娌。

  “有一次,二儿子凌晨一点多回家看见我还在缝纫机旁做衣服。他含着泪说,妈,这样劳累你身体吃不消,我们做儿女的也心疼。我们和你一起供弟弟妹妹上大学。虽然他们和我没有血缘关系,但有亲情在,妈你放心。”

  陈玉芳的二儿媳在县特教学校任教,从6年前陈玉芳收养孤儿小东起,儿媳便承担起了对小东的日常照料。每天上班她都会带着这个有智力障碍的“弟弟”到学校,放学后再把他带回家。提到两个儿子和儿媳对弟弟妹妹们的照顾,陈玉芳很是欣慰,“也许是潜移默化吧,在家人的内心深处,这些收养的孩子们是近乎血缘关系般的一家人。”

  “养孤育残、敬老济困是我们的家训,传播人间大爱、勤劳自立自强是我们的家风,用爱心和责任心关爱孤残孩子,是我们的家规,用我们的家规温暖孩子们残缺的心灵,让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享受母爱和家的温暖。”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陈玉芳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虽然时隔近两个月,陈玉芳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手都拍麻了,感谢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家庭这么高的荣誉。今后,我们全家一定恪守‘养孤育残,敬老济困’的家训,积极参与到家风建设中。”(记者 姜军旗)

    来源:中国妇女报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