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医疗
“救急难”:为特困群众雪中送炭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7-02-03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新华社西安2月1日电(记者蔡馨逸、张斌)“多亏了‘救急难’的帮助,我们家过了个像样的年,这真是雪中送炭。”西安市新城区东大院社区的赵征说。

    去年年底,一场突发的心肌梗塞让生活本就拮据的赵征一家雪上加霜。医保报销后,赵征只花了4000余元,但对于这个身患残疾并且依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的下岗职工来说,这相当于他三四个月的收入。此后,每月600余元的药费更是让这个中年人陷入困境。眼看就要过年了,心里愁得不行。

    正当赵征打算“凑合”过年时,社区副主任孙京梅主动找上门,为其提供“救急难”帮助。在向街道办事处递交了个人信息、病例和相关票据后,仅过了3天,赵征就收到1000元的救助款。“拿着这些钱,心里有了底气。”赵征说。

    对于和赵征一样的困难群众而言,“低保”“医保”等基本制度保障了其日常生活,但当遇到重特大疾病、突发灾害时,生活往往陷入困境。2015年底,西安市新城区在全区9个街道办事处成立“救急难”工作站,为辖区内遇到突发困难的低保户、贫困户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1000元现金救助或500元以内的实物救助。

    “和普通的救助不一样,‘救急难’工作突出的是时效性。”西安市新城区民政局救济救灾科科长仇旭介绍,通过下放审批权到街道办事处,救助审批时间从1个多月缩短至不到1周,一些特急情况还可以先救助后审批。此外,申请人因同一事由1年内可申请两次。

    新城区位于西安市中心,棚户区面积多,困难群众数量大,低保户有5000多户、近1万人。平日里,走访巡查困难群众、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是社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孙京梅说,申请“救急难”救助已经成为社区帮助特困群众的首选,尽管钱数不多,但确实有助于解决燃眉之急。

    2016年,西安市新城区各“救急难”工作站共审批1728人次,发放救助金160.6万元。在现有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这一模式有助于织密社会保障网络,为困难群众提供“应急之需”。

    家住西安市自强路街道的低保户刘子义今年54岁,患有脑梗且独自生活。1月中旬,刘子义脑梗突发,社区主任得知后立即拨打120,并用1000元“救急难”资金先行垫付医药费,安排专人照顾。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帮刘子义整理票据,补办“救急难”申请手续,还申请了医保二次报销和重特大疾病报销。

    仇旭说,作为一种特殊的“临时救助”方式,“救急难”工作站还将建立长效机制,并打通与其他救助方式的通道,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来源:新华社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