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责任
便利的网络公益靠谱吗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2-07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本报记者 王嘉言

  制图 孟圆敏

  “我今天走了13206步,共 捐 出2.64元。”昨天中午,80后苏州白领小杨在朋友圈里高兴地说。在她参加的这场公益活动中,只要下载一个手 机 APP,每 走10000步以上,步数就会自动兑换为资助企业的公益基金1元去捐助公益项目。

  如今,有了互联网的帮助,“公益”也变得更“近”了。打开贴吧,按照即时发布的信息就能捐赠旧衣;备齐相关证明,点点手指就能发起公益众筹;就连每天走路的“步数”也可用来做公益……昨天记者就市民对网络公益的看法在社区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的市民认可网络公益。

  无论老少认可网络公益的人越来越多

  此次调查在姑苏区平江街道东园社区、北园社区;娄门街道梅巷社区、官渎社区等社区内开展。调查对象为社区20岁至70岁居民,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在此次调查中,有57位受调查居民表示,他们曾经参与过网络公益,占到了28.5%。有89位受调查居民表示还没有参加过网络公益活动,但很有意愿参与其中,占到了44.5%。有意思的是,在这146位认可网络公益的居民中,不乏老年人的身影。家住平江街道北园社区的70岁居民刘建荣告诉记者,他是今年才开始了解并参与网络公益的,除了小额捐款之外,他还参与过捐赠“步数”和一些线下的活动,包括做志愿者等。“是不是觉得我很‘潮’呢?起初只是看到孙女在朋友圈里的转发,我也就跟着参与了一回爱心众筹,活动做下来反响很好。而且,参与得越多,我越发现当中的意义。”刘建荣如是说。

  便利且多样“互联网+”模式点燃公共温暖

  过去,参加公益、爱心活动,除了需要财力,还要支付一定的时间成本。网络公益广受认同和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互联网+”的形式丰富了捐助的渠道和形式,为市民奉献爱心提供了便利而又高效的途径。在此次调查中,有73.7%的网络公益参与者认为,网络公益的最大好处是门槛低,方便快捷。家住官渎社区的90后市民李玥曾在“双十一”当天淘宝购物时,选择过卖家注册的公益项目进行捐款。李玥向记者表示:“以前想做善事捐钱,要专门去慈善会、红十字会。现在点一点手机上的APP就做到了。原来做一件有社会效益的好事,可以这么简单容易。”

  李玥的话道出了很多受访者的“心声”。通过网络信息公开,网络公益更加简单、轻松和快捷,触屏之间就能完成,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参与门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使没有太多的钱进行捐助,也可以捐赠“步数”,甚至以物易物,如铅笔换校舍、垃圾换鲜花等,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演绎成“公共温暖”。

  “转发”成传播主要途径网络公益将激发个人捐助潜力

  调查结果显示,200位受调查居民中,有90人是通过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看到亲朋好友“转发”后得知的网络公益信息,在所有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中占比最高。

  “最近几年,网络公益给慈善事业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个人捐助迅速增长。”家住梅巷花园的林之宇是苏州一个网络公益平台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以往个人发布的求助信息不是零散,就是传播效果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募集到位。而通过公募基金会进行募捐往往需要一定周期,对于“救急”需求,常常难以第一时间满足。“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国,企业一直是公益捐赠的主力军,全国捐赠资源的70%左右来自企业,个人捐赠只占约20%,而在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超过7成的捐赠来自个人。”林之宇向记者介绍,传统公益受限于地域、规模和效率问题,很难成为真正大规模的社会活动,也消耗了社会参与者的热心。“网络公益克 服了这些痛点,将大大激发个人捐助的潜力。”林之宇说。

    来源:苏州新闻网数字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