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模范
南通:女教师坚持助学廿年帮25个孩子圆梦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1-25  责任编辑: 张雨荷

  对于孤儿和贫困学生,有人有资助意愿却一直没有勇气去做;有人会一次性捐款以解决孩子入学燃眉之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南通如皋市,有位乡村教师则以一份执著的爱心,持续关注孤儿和贫困学生的成长,这一坚持就是近 20 年。

王生梅与第25名结对帮扶的孤儿俞亚甜在一起

  11月中旬,如皋经济开发区袁桥初级中学教师王生梅与袁桥社区初二年级孤儿俞亚甜结成帮扶对子。这是王生梅 20 年内帮扶的第25名贫困学生。今年40岁的王生梅,是如皋经济开发区袁桥初级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自 1996 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在当地资助了7名孤儿和8名贫困学生上学,其中5名学生考取大学。同时,她还与云南贫困山区的10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向这些孩子寄去 " 爱心包裹 ",并给予经济资助,激励他们完成学业,已有 1 名学生考取大学。

  王生梅生于如皋市搬经镇农村。幼时家境贫寒,父母靠耕种七八亩土地维持生计。她的母亲是位心地善良、朴实厚道的农村妇女,虽不识字,但爱憎分明,有很强的正义感。

  还在童年时代,母亲就给她留下一幕幕抹不去的印迹:每日清晨,几两大米掺和大麦糁儿煮了一锅粥,开锅时,母亲总是捞一碗珍珠似的米粒送给邻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冰天雪地,她亲眼目睹母亲脱下带着体温的棉袄,遮盖在墙角边的乞丐身上。有一年夏天,电闪雷鸣,母亲置自家门前晒着的衣服于不顾,抢在暴雨来临前将邻里晒场上的玉米堆起,再用塑料薄膜和草帘盖得严严实实 …… 幼学如漆,母亲成了王生梅最崇拜的人。

  在王生梅读初中、高中阶段,她时常发现班上有两种对象退学:一是因病退学,二是因家庭贫困辍学。对前者,她爱莫能助;对后者,她曾靠勤工俭学所得使两名失学同学重返校园,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赏。

  1992 年,王生梅参加高考,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盐城师范专科学校体育专业。上大学期间,王生梅一天三顿通常是开水泡馒头,而师范生每个月30多元的伙食补贴,她大都用来资助学校附近的贫困孩子。1996年,王生梅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中学体育教师。

  持续关爱,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王生梅走上爱心助学之路,缘于一名营养不良的贫困学生。1997年初的一天,王生梅在为初中一年级新生上体育课时,发现一名叫陈浩的学生因病没有参加体育训练。课后,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陈浩父亲去世多年,母亲肢残,不能下地干活。母子二人靠邻里接济维持生活,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因营养不良,陈浩体质差,经常感冒发热。而眼前陈浩又因为家庭贫困面临失学。听着班主任的叙述,王生梅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后的日子里,她为陈浩家不停地奔波忙碌:送去大米、面粉、食油;添置洗衣机、电饭锅;请村委会协助为其修好破漏屋面。同时,她还承担了陈浩的学杂费和基本生活费。

  " 无亲无故的老师都能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我们做邻居的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王生梅的义举感动了众乡邻。陈浩的几个邻居和远房亲戚主动承担了照料陈浩母亲的重任。

  " 有这么好的老师帮你,你要好好读书!" 乡亲们叮嘱陈浩:" 安心学习,家里我们撑着!"

  在大家的关爱下,陈浩由 " 病秧子 " 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其学习成绩,主科由常挂 " 红灯 " 的后10名跃入前5名。中考时,陈浩以优异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

  陈浩进入高中学习后,王生梅不间断给予经济资助,使其以高分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如今,陈浩在北京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他在京城购了新房,买了轿车,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陈浩都要带着妻子儿子登门看望王老师。

  " 母亲给了我生命,王阿姨却给了我灿烂人生。没有王阿姨就没有我的今天!" 陈浩动情地说。

  在长期的帮扶实践中,王生梅意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帮助贫困学生尤其是孤儿继续上学,需要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支持。在一个年根岁末大雪纷飞的日子。王生梅参加当地一家爱心企业举行的 " 贫困孤儿助学基金启动仪式 ",用一首配乐散文诗表达了自己的爱心情怀。

  王生梅的激情演讲,激发不少爱心人士的帮扶热情。短短半年时间,该市先后有30名爱心人士与30名孤儿结成帮扶对子。

  近年来,王生梅通过参加当地的 " 绿叶义工社 "、" 青草义工社 "、" 雷锋义工站 "、" 法华寺慈心社 "、" 定慧寺爱心团队 " 等公益组织,有机会接触和资助了多名孤儿。

  此外,王生梅不但资助本地的贫困学生和孤儿完成学业,还对云南山区的贫困学生照顾有加。近年来,她已结对帮扶资助了10名学生,其中1人录取高校,3人考取高中。

    来源:现代快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