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鸿通过心灵帮扶“对话”留守儿童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1-15 责任编辑: 张雨荷 |
|
走到孩子中间,蹲下来 一个闭塞的环境里,突然多出很多新鲜的面孔。 内蒙古,敖汉旗,敖音乌苏小学。 鸿基金的志愿者给孩子们讲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预测今天下雨明天刮风…… 有个孩子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希望爸爸妈妈那里阳光灿烂,不要下雨。 对留守儿童群体而言,比起物质贫困,陈伟鸿认为,孤僻与压抑才是他们成长的最大障碍。他决定从孩子的心灵帮扶入手,“希望他们知道世界的不公可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要以一种非常善良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这个是我们在情感帮扶过程当中的诉求。” 在成立鸿基金之前,陈伟鸿和很多央视主持人一样,屡受慈善机构之邀为公益站台。做得久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是凭我们在城市的写字楼里闭门造车,想象着留守儿童缺一件衣服或者缺一本书,”他想要把慈善做得更深入。 “不求大也不求快,我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真正走到他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感情需求。” 在云南,他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吃饭,陪他们玩游戏,蹲下来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自己的愿望…… “爸爸妈妈多久没回来了?”他问。 原来漾着笑容的孩子脸上顿时闪过尴尬、失落等复杂的表情。在太多孩子的脸上,陈伟鸿看到了和年纪不相符的情绪表达。“根本不用问为什么会难过,大家都知道,何必去二次伤害呢?” 孩子们习惯了等不来父母的电话,习惯了慢慢淡忘父母的样子,习惯了把分享的冲动压下去…… “反而这种习惯更加刺痛你,他们本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拥有更多亲情的呵护,但这些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陈伟鸿觉得,习惯其实是对现实的回避,更多的感情被藏进了孩子心里。 他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现在两个孩子已经开始跟着他参加慈善活动了。 陈伟鸿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来弥合哪怕一点社会的不平等,让这里的孩子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一点。 如果跟随别人做公益不能达到自己心里对于系统和专业的目标,那么,何不自己发起一个项目? 但是,做公益是一件很需要专业性的事情。 陈伟鸿在《对话》节目中曾经和比尔·盖茨、巴菲特交流过这个问题,交流最终都指向“专业性”这三个字,“比尔·盖茨自己也并没有做这个慈善基金的管理,他有专业的团队,按照不同的领域做专业的细分。”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陈伟鸿携手另外两个创始人共同发起了鸿基金。 2013年5月27日,鸿基金在北京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计划之“爱的背包”项目,王小丫、李梓萌、梦桐、谢颖颖、姚雪松、月亮姐姐等主持人和“童话大王”郑渊洁都来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