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高层声音
环保部:一些地方政府对重污染天气应对重视不够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1-07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本报北京11月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刘世昕)入秋之后,每一轮重霾来袭,环保部都会派出10多个督查组督查京津冀地方政府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防治力度,可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重视不够”这样的问题每次都会出现在环保部的通报中。

  开始于11月2日的这轮重污染过程,不仅袭击了京津冀地区,还影响了东北地区,污染范围覆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7省(市)。

  11月3日~5日,东北地区相继有绥化市、哈尔滨市、大庆市、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沈阳市、辽阳市、鞍山市、营口市、大连市等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小时值达到500,其中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等污染最为严重。4日下午,华北地区多个城市PM2.5浓度达到峰值,其中保定市为区域内污染最重城市,达到严重污染。

  环保部专家组根据在线监测仪数据的分析,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排放是哈尔滨市PM2.5污染最主要的贡献源;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是沈阳市PM2.5最主要的贡献源。对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分析表明,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最主要组分,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北京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这轮重污染影响的过程中,环保部派出12个督查组对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等重点地区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的情况进行督查,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应对的问题依然突出。

  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督查发现,雾霾天气时,仍有建筑工地“顶风作案”,未按要求实施停工。北京丰台区西局村旧村改造项目XJ-09商业金融项目、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工程土建工程03标段~终区间工区等多项工程均曾被环保部点名通报。垃圾焚烧、小锅炉燃煤等污染行为也时有发生,在重雾霾天气下,北京沿西六环、房山区、通州区等地小作坊小企业均有垃圾或散煤燃烧现象发生。

  督查还发现,部分政府对企业提出的应急减排措施不合理、督导力度不够,在启动应急响应后,部分企业未采取任何实际减排行动,政府的检查流于形式,无法促进企业实际减排。企业排放黑烟现象也较为严重,唐山新兴隆钢铁有限公司、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均有违规排放现象。

  田为勇介绍,根据督查组的调查,2016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高架源”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数据异常、涉嫌超标的共有10家,涉及唐山、衡水、邯郸、济南、德州、聊城6个城市。

  多项措施应对大气污染

  据刘炳江介绍,环保部已经出台多项措施应对污染,如统一联合联控区域预警标准、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违规企业惩罚力度等。

  统一联合联控区域预警标准方面,今年环保部统一了京津冀三地雾霾预警标准,并在重污染天气出现前同时启动预警预案。“即使你的城市现在是蓝天白云,但周边城市启动应急预案后,范围里的其他城市也要同时启动。”刘炳江说,范围内的城市共同启动应急措施才能切实治理雾霾。此外,环保部要求各城市上报预警措施,并组织专家对上报的预警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措施的科学和精准。

  调整能源结构方面,环保部首先对散煤燃烧问题进行整治。此前,环保部曾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出台《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到2017年10月底前,京津冀地区荣乌高速以北、京昆高速以东近1万平方公里区域,包括北京市主城区和南部四区平原地区等地实现“无煤化”。据刘炳江介绍,截至2016年9月底,北京市计划2016年改造的463个村户外工程全部开工,396个村已完成施工。此外,北京、天津、河北也加大洁净煤使用补贴力度,每吨补贴400元~600元不等。

  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环保部逐步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逐步淘汰超标车辆。近3年,全国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480万辆。据刘炳江介绍,2016年要求淘汰380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的任务,截至9月已经完成了264.05万辆。此外,环保部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发布国六油品标准,推进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并轨。

  针对督查组发现的问题,田为勇说:“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不是简单地罚款就行,要用多种手段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环保部将责成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组织实地查证,并公开企业的处罚结果,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的企业,相关责任人将被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来源:凤凰公益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