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责任
走失老人问题严重,救助站等管理机构发挥作用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0-25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本报记者王超

    来源:慈善公益报

    央视曾播出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老的父亲,健忘到不肯给忘带钥匙的儿子开门,却在饭店的大庭广众下偷偷将饺子放进衣兜,因为他记得那是他儿子最爱吃的东西。“他忘记了很多很多,但从未忘记爱你”的一则公益广告,让多少人潸然泪下。

    日前,民政部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而平均每天就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走失老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1个月帮7位老人回家

    今年5月份,北京市救助站与今日头条寻人公益项目联手帮助8名走失人员回家,其中有7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在全市16区启动了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服务主题活动,向市民宣传多种寻亲途径。

    在蓝岛大厦门口,朝阳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搭起展台,向过往的市民介绍救助站的功能、信息等。此次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在站寻家,让爱回家”,重点是告知市民如何寻找走失人员。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到展台前,看了看宣传页说,“我身体棒着呢,肯定不会走失。”老人拍拍胸脯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注重锻炼身体,今年已经76岁了还能独自到处走、到处玩。活动现场,很多老人也都持相同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离走失这件事还很远。

    “有时候老人失智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这正说明市民对失智老人走失的警惕性不高。”因此,一旦老人走失,寻找的途径尤为重要,如果找寻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可能大家没意识到,到救助站也是可以找人的。”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6家救助管理站已与今日头条寻人公益项目实现信息共享,一旦站内接收到无法查找到家属的受助人员,其信息就会及时在今日头条上通过基于地理的精准弹窗推送,帮助亲人寻找在预估区域内的走失者。

    在这8名走失人员中,有7个是60岁以上老年人。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关数据显示,因痴呆等原因导致老年人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在老年群体中比较普遍。目前我国痴呆老年患者已超过1000万,导致每年老年人走失事件频频发生。为此,北京市民政局日前推出老人防走失手环项目,为有需求的患有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患有老年痴呆的失智老年人免费配备防走失手环。

    救助高龄“漂一族”老人

    现在,有一个群体叫作“老年漂”,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因为年纪大了,或是为了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从老家来到大城市投奔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的孩子。孩子们希望老人能享受一下晚年的幸福生活,但是,这些老人因为生活环境不熟,出门迷路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日,天津市救助站已经连续救助了多位八旬以上的“漂一族”老年人。

    80岁的宋爷爷来自四川,去年年底儿女把老人从老家接到天津生活。6月初,老人要去公园逛逛,但是,一去不归。家人在焦急中寻找了20多天,最终,天津市救助站给家人送来了好消息:老人在站里。宋爷爷来到天津和儿子一起生活后,也有过两次走失的情况,为了防止他走失,家人为他做了一个牌子,外出时挂在身上,上面有家里的地址和家人的联系方式。但这次走失当天,老人自己将牌子摘了下来,没有带在身上,这也给寻找他带来了难度。

    据天津市救助站队长闫世威介绍,6月7日宋爷爷因为迷路在红桥区被市民发现报警,由民警送到了站内。与老人沟通,他有浓重的方言,既说不清自己的姓名,也说不清楚居住地址。经过多次交谈,老人终于回想起自己的老家在“四川达县石桥镇五大队六小队”,可一查询,根本没有这个队。他又说出村支书的姓名。闫世威于是联系当地挨个村寻找,终于找到了这名村支书。闫队长说:“我联系上那位村支书,他说村里是有一位姓宋的八旬老人,但人在重庆,肯定不在天津。我说你别着急否定,我让老人和你电话里说说话,他们用方言一沟通,确认了。”救助站从村支书那里拿到老人孙女的联系方式,及时通知家人来接老人。

    “高龄或是患病老人,还有来自外地的老人,容易走失,家有老人的家庭要多一些预防措施,给老人身上带上联系家人的字条并叮嘱老人一定要随身携带,最好是给老人配备定位手机或是手环等设备。”已从事救助工作29年,累计帮2000多走失人员找到家的闫队长向市民发出提醒。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