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民公仆
他把生命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10-10  责任编辑: 张雨荷

  “我回去协调,争取给你买头牛来喂。”姜仕坤说。

  陶金翠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人是县委书记。不久后,村长牵着一头牛到她家,告诉她实情。不善言辞的陶金翠,频频点头:“姜书记对我们百姓好!”她说,为了丈夫的康复,为了子女的未来,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家撑下去。

  2015年11月,姜仕坤再次前往,给陶金翠送了一些寒衣和一床被子。

  姜仕坤看到牛还在,心里踏实了。又看到原来空空的猪圈里有了一头母猪,问起母猪的来历。

  陶金翠说,母猪是“讨”来喂的。

  “讨”来喂,是晴隆县农村的一种出租方式。拿别人家的母猪来喂,如果下五头猪,就给原主人返还一头猪,如果下了超过五头以上的猪,就返两头猪。

  看到陶金翠燃起自力更生的斗志,姜仕坤说:“既然你想喂母猪,我用我的工资买一头给你喂!”

  离开陶金翠家后,姜仕坤叮嘱田志敬,一定要选一头已经怀孕的母猪,“猪早点下崽,陶金翠就早点收获信心,收获希望。”

  3月8日,姜仕坤第三次到访,首先关心着母猪是否已经下崽,记挂着耕牛还在不在。

  陶金翠告诉姜仕坤,母猪下了11只猪崽,她拿出其中一部分,卖了3000块。

  姜仕坤满意地离开了。路上,他询问田志敬母猪的价钱,田志敬答,1800元。姜仕坤掏出口袋所有的钱凑了个整数,1200元,递给田志敬:“剩下的600块,下次补给你。”

  “他到最后也没能补给我。”田志敬说,“姜书记为了改变晴隆县的贫困面貌搭上了一条命,我就是本地人,有什么理由不认真不努力不为父老乡亲出力呢?”

  重任:“我是农民的儿子,所以得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

  讲述人:李秀松 长流乡党委书记

  长流乡,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算得上最偏远的乡镇。山高坡陡,来回一趟够颠簸。过去,县里很多干部连偶尔的调研都不愿前往。

  “以前长流似乎被人遗忘了,他们也甘愿被遗忘。长流的干部从星期一睡到星期五,只要能维持社会稳定就行,哪里会有发展思路。”李秀松说。

  李秀松是姜仕坤的左右手之一,时任县委办副主任。2015年姜仕坤希望李秀松去长流,因为“同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调动的意向被和盘托出。平级调动,又是“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李秀松起初并不情愿。

  姜仕坤觉察后,跟李秀松谈心。李秀松的点头,缘于姜仕坤的一句话:“你是县委办的,你要是去了‘好地方’,别人会有闲话,说我照顾身边人。你去长流吧,真真正正干出成绩来。”

  李秀松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姜书记用心良苦,他希望长流不要再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地方。”他也记住了自己的使命——点燃党员干部的激情,打赢脱贫攻坚的决战。

  在2015年第3、4季度的考评中,长流乡综合连续排倒数第一。刚到长流不久的李秀松,被毫不留情面地责令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

  正当李秀松对发展有些迷茫之际,姜仕坤带着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到了长流。

  调研中,当听到汇报说“核桃三年挂果”时,姜仕坤摆了摆手,直言“很悬”,照这样下去,2018年只能数字脱贫。于是,一场脱贫推进会在乡政府会议室举行。

  会议一开始,姜仕坤就要求直奔主题:不讲套话、大话、官话,大胆讲问题、说困难、谈发展。

  话题转到了产业扶贫上。说养殖,姜仕坤细算贫困户家里几口人,养一头牛与养一只羊的成本和收益孰大;谈种植,众人商讨决策的科学性,是否可行、落地以及老百姓能否从中获得实际利益。

  会议的决定落实到行动上。姜仕坤渐渐成了长流的常客。

  就在李秀松为引进辣木产业有些得意之时,他提醒李秀松,要搞清楚合作者的意图。

  “他说分清楚对方是来出售苗木的,还是真心实意谋产业长远发展的,做产业,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老百姓,不能搞空架子。不要让老百姓失望,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

  姜仕坤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所以得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也成了李秀松的思考方式。

  姜仕坤走后的这半年里,李秀松常常有困惑。回忆姜仕坤大局着眼小处着手的点点滴滴,他总能找到前进的路:“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不能辜负姜书记的重托,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敬畏:“过得坦坦荡荡,睡得踏踏实实。”

  讲述人:姜仕学 姜仕坤之弟 贺伯果 晴隆县县委办副主任

  领导干部常常会面对诱惑和考验。在领导岗位上真正做到心中有戒,坚持操守,比常人难。

  即将到晴隆县任职时,姜仕坤约姜仕学到家里吃饭。一盘花菜,一碗米饭,简简单单。

  “吃饭时,二哥告诉我,他将去晴隆,文件已经下了。”最初,姜仕学没明白姜仕坤的用意。

  姜仕坤继续叮嘱:“你是我最亲的弟弟,我给你说这些的原因,你知道吗?”

  姜仕学这才恍然大悟,“我知道。”

  姜仕学有三个哥哥,从小到大,姜仕坤最疼爱他。姜仕坤语重心长地说:“我希望你一生过得坦坦荡荡,睡得踏踏实实。”公与私,利与义,姜仕坤想得明白,活得本分,划得清楚。

  直到现在,姜仕学到晴隆的次数屈指可数。姜仕坤爱看书,他常对身边人、对家里人说,自己学历不高,必须不断通过学习强化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在他住处的书柜里,记者见得最多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系列书籍,还有关于党的方针政策和纪律方面的读物。

  最后一次见面,姜仕坤送给姜仕学一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当时答应他好好看这本书,他走之前,我却没翻开过。”姜仕学有些懊悔,原先总找借口抽不出时间阅读的他,如今手不释卷。“虽然哥哥走了,但一刻也不敢忘记对他的承诺。”

  (有删节,原文见10月10日《贵州日报》)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