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模范
没钱没技术 支教大学生大凉山深处修建了三座桥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9-21  责任编辑: 张雨荷

  凝聚社会爱心与善款的钢板吊桥

  支教期间,曹礼勇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大山深处的村庄家访,有时要步行十几公里,这让他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上学难。

  随着了解的深入,曹礼勇得知学生们上学途中必经一座简易木板桥,因年久失修,桥墩不稳,而且桥面的木板已大面积破损松动。到了冬季,雨雪夹杂之下,桥面异常湿滑。加之河谷地带风力强劲,桥身在山风的裹挟下剧烈摇摆,幅度甚至超过了90°。

  曹礼勇清楚,每天有几十名孩子从桥上通过。修桥在他心中已是刻不容缓。然而,要翻修这座70多米长的吊桥,必须请专业的路桥公司施工,仅初步预算就要十几万元。村里无力负担,而网上的小额筹款又是杯水车薪。

  就在曹礼勇为资金四处奔波时,事情出现了转机。一位深圳的企业家偶然从网上得知曹礼勇的情况,被他的爱心所打动。将曹礼勇请到了自己公司,详细了解吊桥的设计和预算,主动提供帮助。在她的引荐下,一些有助学意愿的爱心人士纷纷参与。

  当曹礼勇将所有的设计图纸和工程预算发到微信群里,不到半天的时间就筹到全部资金。这让他吃惊不已。他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并不缺献爱心的人,真正缺乏的是完整透明的流程与值得信赖的渠道。“我所做的无非是将所有的预算公开,将每一个最新进程都如实、及时地告知捐资人。”

  捐款很快就全部到账,在多方协调之下,开工仅一个月,红旗吊桥完工。为增强桥体的稳定性,河两边的桥墩都加固,河中央竖起了一座新的桥墩,使桥体的摆动幅度得以减半,所有的木板都被带有防滑花纹的钢板所取代。“这样不仅非常的平坦,还十分牢固,在上面跑步都完全没有问题。 ”曹礼勇说。

  渴望帮孩子们走出大山,开启别样的人生

  2014年夏天,为期一年的支教结束了,索玛花儿在大凉山深处盛开。

  “有人说‘支教就是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情’,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曹礼勇认为,“支教是用一年的时间去开启一件一辈子都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离开的时候学生和他都没有哭。他不习惯学生的“情感泛滥”和依赖。曹礼勇“很平静”地跟孩子们讲:我也要回学校继续读书了,但我还是会经常回来,看看你们有没有好好地学习。

  这是一个听起来并不宏伟的约定,但曹老师说到做到。回到川大后,他便和身边的朋友在支教过的学校设立了“山鹰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孩子。另一项由曹礼勇具体负责实施的“雏鹰圆梦扶贫助学计划”覆盖了美姑、昭觉两县9所学校,通过爱心结对的形式对上百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长期资助。自2014年至今,已累计发放资助款20余万元,实现了资助人与贫困学生的一对一帮扶。每个学期,曹礼勇都要对大凉山的这9所学校进行回访。一方面是将助学款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寻访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

  就在去年的一次回访中,曹礼勇了解到火普村的情况。拉青河上的吊桥年久失修,多次被洪水冲毁,已在3年前被废弃。当地50多名学生不得不绕行5公里,靠两根水泥电线杆搭成的简易桥过河。而此时的曹礼勇已不再是支教老师,在募款过程中遇到了因身份尴尬而带来的困难。他把情况反映给了学校,在四川大学团委的多方协调下,先后通过两家慈善机构募得全部款项,促成火普村吊桥重建工程于今年5月启动,并在7月底顺利建成。

  吊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更对火普村的精准扶贫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当地政府已制定详细的规划,将火普村吊桥纳入新农村建设,有计划地在吊桥附近的拉青河两岸兴建彝家新寨。今年5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四川视察时,还专程来到火普村,实地调研了彝家新寨的建设情况。今后两年内,100多套具有彝族特色的新居将在拉青河两岸拔地而起,新落成的吊桥将成为当地村民往来的重要通道。

  三年三座桥,曹礼勇的故事在当地传开,彝族老乡们亲切地喊他“的日木牛”。许多人不知道曹礼勇是谁,却都知道有个为孩子们修桥的的日木牛。“彝族老师帮我起的彝文名字,”曹礼勇说,“‘的日’是当地的一个大姓,‘木牛’是家中排行老三的意思。而我就是我们家三兄弟中最小的那个孩子。”

  曹礼勇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每到周末,他都会随母亲插秧、除草、施肥、割稻子。曹礼勇的父母深信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所以将三个兄弟都供到了上大学。“现在我两个哥哥在厦门和泉州工作,爸妈也被接到了城里。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当我看到这些彝族孩子,总能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就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一些事情,帮助他们读书,帮他们走出大山,快一点摆脱贫困,开启不同于父辈的人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