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聚焦公益
国际人道救援中的“中国正能量”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8-23  责任编辑: 李艳娜

  爱心榜

  如果仍在从事最初的牙医工作,高收入对她而言是毋庸置疑的事。在那个“你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年代,从一名部队军医转业到红十字会系统,人道救援这条路上的第一步她迈得懵懵懂懂。

  坚守着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信念,从羞涩不敢言到独当一面,16年寒来暑往,她愈发对自己的工作爱得深沉,并在助人的同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她就是柯尔克孜族唯一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海丽曼,现任中国红十字会联络部双边处副处长。

  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记者眼前的这位柯尔克孜族全国政协委员海丽曼优雅而自信,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尽管第一次见,平易近人的感觉却是扑面而来。

  走进办公室,每个伏案的工作人员面前都堆满了文件,海丽曼笑言:“区区两三个人,要对接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每天,各个国家的信函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此,各种各样的繁杂事务要从早忙到晚,身为中国红十字会联络部双边处副处长的她,工作态度却是一贯的谨慎和认真,因为“外事无小事,任何事情都要充分衡量”,她绝不允许“差不多就行了”。

  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协助政府开展国际人道主义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发挥“政府在人道领域重要助手”作用的鲜明体现。海丽曼说,“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最近两三年来,中国红十字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交往工作,拉近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国红十字会和国内外需要帮助的人们的距离。

  2013年11月,超强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中国红十字会派出多批救援队赴菲律宾台风灾区开展救援工作。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派出国际救援队开展国际人道救援任务。

  “那时我们以菲律宾塔克洛班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开展救援,并积极参与灾区过渡安置校舍建设等。”海丽曼对记者说,她是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第三批队员,短短40余天,他们援建了20所学校以及166间临时校舍,共计9960平方米。

  正是这次援菲行动,为今后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已经成为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参与方。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早在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由于中国与海地尚未建立外交关系,我国政府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捐款100万美元。

  2014年2月,缅甸国内地区冲突,北部克钦地区大量民众流离失所。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1万个“赈济家庭箱”从中国送抵克钦地区。这是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直接将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送到战乱冲突地区。

  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中国红十字会派出救援队,捐赠帐篷和家庭箱等。2016年厄瓜多尔地震、斯里兰卡洪灾,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

  通过“走出去”系列动作,中国红十字会逐渐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央,成为越来越活跃的角色。2013年9月21日,在悉尼召开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19届全体大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国。

  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海丽曼更能体会这其中的意义。这是国际红十字运动大家庭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认同,同时也赋予了中国红十字会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更多的话语权和更重要的责任。

  推动互利互赢的民间交流

  海丽曼告诉记者,除了对外开展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活动,中国红十字会还主动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执行非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项目。与此同时,还举办各类国际研修班,支持发展中国家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以及深入受援国社区和农村开展长期综合社区发展项目。

  近5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共举办了2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和高层论坛,共有来自83个国家红十字会和政府的550名代表参加了培训,内容涵盖社区服务项目管理、艾滋病防控管理和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紧急救护、组织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

  2014年开始,中国红十字会逐渐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红会合作,共同开展长期社区综合发展项目,在朝鲜、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10个国家开展,今年将再扩展到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内容包括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急救培训、献血宣传、生计、灾后重建等等,这是真正意义的长期扎根在当地百姓,改善其生活质量,传播中国声音的最受当地百姓支持和欢迎的项目之一。

  “得益于国际红十字会的平台,优势资源可以共享。”海丽曼说,中国红十字会并非仅仅是将人道救援“送出去”,同样还会把对我国有利的资源“带进来”。

  2013年起,中国红十字会主动与加拿大红十字会合作,开展“白求恩国际代表培训”项目,借以提高中国红十字会的紧急救援能力。中国红十字会先后派员分别参加加拿大红十字会医疗紧急响应训练,同时也陆续派员到其他国家参加筹资、项目管理、紧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同样从国际项目中获得支持,协助提高我国红十字会紧急灾害应对能力的,还有推动和扩展社区发展的“博爱家园”项目。

  据海丽曼介绍,该项目源自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强调的“社区恢复力”概念,根据我国基层社区实际需求和红十字会核心业务进行设计。目前,该项目在全国普遍开展试点,得到了联合会和国际委员会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中国红十字会还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等大灾救灾及重建期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红十字会均提供大量资金,还在大众卫生、水上救援、减灾备灾等方面提供技术等其他方面的援助。

  海丽曼表示,未来,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紧紧围绕国家外交战略大局,积极推动与周边及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民间交流,开创人道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身为政协委员心系“一带一路

  海丽曼这样形容自己,不喜欢说一些大的、纸上谈兵的事情,而总希望说得非常具体,一点一滴去帮助别人、去解决问题。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这4年从一名“新”委员成长为一名“老”委员,身份从新疆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变成中国红十字会联络部双边处副处长,工作地点从新疆转到北京,海丽曼履行职责的态度始终没变。她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就要反映群众心声,认真参政议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海丽曼结合自身在红十字会的工作,向大会递交了《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的提案。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可以把周边区域国家整合起来,促进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传播丝绸之路的价值和理念,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海丽曼表示,作为实现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桥梁”,社会组织的参与有助于打通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之路,做好赢得民心的交流和沟通,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还有很多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需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教育、医疗、扶贫等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她希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软实力建设中,红十字会能够成为“主力军”,因为“无论紧急状态下,还是非紧急状态下,红十字会都能找到最佳切入点与周边国家互相合作,成为非紧急状态下促进与加深邦交的‘稳定剂’和‘润滑剂’”。

  海丽曼透露,中国红十字会目前正在筹备建立“丝路基金”,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提供支持与帮助,“未来我们能做得更多”。

  做好一个政协委员,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感觉自己帮着国家在做一些事情。海丽曼笑着说,“为民呼吁就是我的责任,哪怕只是前进了很小的一步,我也十分高兴,因为这是积极的。”

    来源:人民政协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