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慈善家
袁占国:作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一员,我们是幸福的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7-08  责任编辑: 李艳娜

  袁占国个头不高,嗓门不大,走起路来很快,不少跟随他干了大半辈子的人都说,“这是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

  2016年5月19日,在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政府首届“登封慈善奖”颁奖大会上,袁占国不仅获得了“登封市慈善大奖”,还从郑州市慈善总会领导手里,接过中华慈善总会委托转交的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这个大奖在全国屈指可数,在河南省,也仅有四人获此殊荣。

  在袁占国明亮整洁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他的荣誉以及与重要人物的合影,他一一讲述那些难忘瞬间,如数家珍,脸上写满幸福。面对镜头,从个人奋斗讲到公司发展,从成功心得分享到慈善理念,这位年已六旬的“老矿长”,声音和气,侃侃而谈。

  艰苦奋斗玉汝于成慷慨解囊回馈家乡

  时间回溯到四十多年前,当年正在读初中的袁占国,为减轻父母的生活重担,只得辍学到煤矿上班。“如果不是家里穷,实在供不起我上学,我也不会16岁就上煤窑‘背煤’、‘拉托’。当然,没有苦难的过去,就不会成就我的今天。”忆苦思甜,袁占国心有感激。

  1973年,袁占国来到磴槽煤矿当工人,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他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就是袁占国刚刚担任矿长的最初几年,他每年都会拿出大笔资金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其中包括当地公路的修建,对当地贫困学子、贫困百姓的资助和救济及希望工程等等,面对老弱病残,不遗余力。

  1995年2月19日,为通报表彰袁占国对发展乡镇企业的突出贡献,中共登封市委、市政府奖励袁占国一辆价值20万元的桑塔纳轿车。这是登封市有史以来对企业家的第一次重大奖励,也是袁占国获得的第一个荣誉。

  虽说在90年代一辆小轿车显得弥足珍贵,然而袁占国却认为,轿车可以赚钱再买,可是家乡的孩子上不了学这件事情不能等。于是他做出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将价值20万的获奖轿车变卖,其中10万元捐赠给家乡袁桥村用于建设希望小学,让孩子们有学可上,另外10万元则发放给了矿上有困难的职工,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关注教育事业 为寒门学子筑梦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袁占国装在心头的誓言,他深知知识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也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改变家庭。

  2001年,登封市君召乡红石头沟村王志阳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他的哥哥也被兰州理工大学录取,两人喜悦的同时均因无法负担学费而忧伤。袁占国得知此事后,一次性资助1万元,圆了王志阳的大学梦。“此后,每年资助他5000元学费,直到他研究生毕业。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前往加拿大发展,也会经常与我联系,对我嘘寒问暖。”袁占国说。

  在一次座谈会上,袁占国了解到登封市还有几十名失学儿童,每年每人仅需400元就能完成小学学业的情况后,袁占国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当下拍板一次性资助希望工程5万元,使那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2008年7月的一天,袁占国收到一封信,写信人名为赵俊杰,是登封市东金店乡赵沟人,信中赵俊杰向袁占国诉说了自己考上大学,却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费的困境。看到这封信件之后,袁占国并没有怀疑事件的真实性,当即通知赵俊杰来见他,并给了赵俊杰4000元做学费,以后有什么困难还找他。

  多年来,袁占国持续不断资助的贫困学生累计超过300余名,他的爱心使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感受到了温暖与慰藉。

  “作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一员,我们是幸福的”

  2010年10月,登封市成立慈善总会,袁占国率领集团捐出50万元人民币作为慈善总会的创会基金,并为其免费提供办公场所。2011年7月,袁占国个人又向登封市慈善总会出资1000万元捐助慈善事业。自建矿以来,袁占国所属磴槽集团用来回馈社会做慈善事业包括公路建设、捐资助学、城市绿化等大型公益活动的资助资金累计近亿元。

  磴槽艺校是河南省民营企业首家艺校,近几年来积极组织学校艺术表演团义务参加社会公益演出数十场。学校自费筹备活动,搭建舞台,为广大登封市民呈现了优秀的文艺演出,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这所学校,在袁占国看来,也是一项公益事业。

  “目前磴槽艺校有千余名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来到艺校希望能学一门技术特长谋生。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设定的学费很低,特别贫困的学生让他们免费入学,学校多年来一直只有投入没有获益。”袁占国说,尽管如此,仍加大对磴槽艺校的扶持力度,累计投入建设资金和校车购置、电教配置等费用支出将近3000万元。”

  除了每年自费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袁占国还在袁桥村建立慈善工作站,由袁占国兄弟三人出资,坚持每年为袁桥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其中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200元,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0元,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500元。

  如今,袁占国依旧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厚厚的日记本上不仅写满了工作心得,还有自己的公益心路。他说,我的这一辈子都献给了这里,而更让我自豪的是,我们做了很多能让社会满意、为政府解忧的事,作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一员,我们是幸福的。

    来源:新华网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