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益品牌>
陇上情----中国华信“萤光支教”五年纪事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5-13  责任编辑:李艳娜

  一桩已经持续推进五年的“大爱善举”;

  一项造福西部百万师生的“支教工程”;

  ……

  2016年2月26日,北京。在国务院多家部委领导和中国华信等5家企业参加的“大国扶贫”文津圆桌会议上,一部微电影感动全场:一名身兼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教学的山村教师,在一次选拔参加上海培训的面试中,因“全能不精”而失手。为此,老师和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但意想不到的是,数天后,一封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这位老师手中:尊敬的田西老师,您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坚守深深打动了我们,您正是我们所寻找的培训对象……捧着通知书,田老师泪流满面,同学们欢呼雀跃。

  这部曾获上海“优秀微电影”的《我的“全能”老师》,讲述的是“萤光支教”的真人真事。主人公田西是甘肃定西的一位乡村教师。参加上海培训,他迈出了人生的许多第一: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乘地铁、第一次见到摩天大楼……。

  谈起在上海的日日夜夜,田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教学上的那些第一:第一次现场感受到打击乐的震撼,第一次触摸到现代教学仪器IPAD,第一次与上海名师面对面交流,第一次参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教学实践……这一切,是他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他感到,大脑神经每一天都处在亢奋之中,经常夜不能寐。短短十几天时间,自己像脱胎换骨似的。回去后不久,他就被调到镇中心小学担任数学和音乐老师。采访中,他一再说:“没有'萤光支教',就没有我的今天。”

  小学校长石鹏程,与田西老师同样经历这许多“第一”。4月5日,他在长微信《欣喜是一种获得感和成就感的自然散发》中写道:“我将所有的收获落实到学校发展和老师学生的成长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学校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变化。”

  石鹏程校长是2014年9月参加“萤光支教”“上海行”培训的。此行他感受最深的是打开了办学思路:“开放是当今的主题,愈是落后的地方愈要开放”。

  上海之行,他不仅学了很多,还广交朋友,争取多方支持。回去后,教学改革风生水起,死气沉沉的应试教育,被生动活泼的素质教育所取代,他所在的学校成为“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他个人也获得了“全国希望工程TCL烛光奖-引领奖”。

  之后,他又派了3名老师参加培训,还争取到了4名上海大学硕士生到学校支教一年。他特别感谢中国华信创办了“萤光支教”项目的中国华信,认为这是一个“千秋伟业的工程”。他说:“在当前全国上下精准扶贫的环境中,华信做得更精准,扶贫先扶智嘛!”

  “我们启动这个项目之前,做了很多的调查工作。” “萤光支教”项目负责人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郑个福介绍说,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叶简明主席2011年倡议设立这一基金会,2012年“萤光支教”启动后,先后两次面向甘肃58个贫困县的乡村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从回收的8000多份答卷中,不仅了解到乡村教育最薄弱的学科依次是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学前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还发现沪陇两地的教育落差很大。“如果说上海的教育是5.0版本,甘肃的教育就还停留在2.0版本。”为此,他们制定了与上海、甘肃两地教育系统紧密合作的计划,搭建起上海名师帮扶甘肃贫困乡村教师的桥梁。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交通十分不便。为了集中培训分散在偏僻山村的老师,他们采用了“互联网+”的模式,为“萤光支教”的善举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华信人的陇上情,穿越万水千山,倾注到西部的乡村教育,让5.0与2.0对接的梦想成为现实。

  3月底,“萤光支教”项目总监黄露茜带我们参观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上的教学点。她说,上半年是“萤光支教”“网一起”版块,为甘肃14个市州培训2870名乡村教师。

  透过午后的阳光,我们看到每一个教室,对应着甘肃4个教学点、200多名乡村教师,距离两千多公里的师生,靠话筒、摄像头和大屏幕液晶电视,连在一起。名师开讲时,课堂上静得连一根针掉落地上都能听到。可一到提问环节,像开了锅似的,热气扑面而来,每一名抢到话筒的学员,都是一下子抛出好几个问题,让屏幕这边的老师应接不暇。

  课堂气氛很不错,学习的成效又如何呢?“萤光支教”项目经理崔良凝,为我们提供了今年参训的幼儿园园长们的微信感言:

  “华信为我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我任教十多年,是第一次与上海的专家们对话……”

  “网络培训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了互动,是我参加的所有培训中最新颖的一次……”

  “非常感谢你们把名师们的讲课精华和师生精彩对话挂到网上,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消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

  “点点萤光,点亮梦想;点点萤光,照我前行……”

  浏览微信中的感言,发现学员们说得最多的是教育理念的改变。一位园长说,她过去很讨厌孩子们乱涂乱画,没想到这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方式,现在她专门在园里设一个区域,让孩子们每天随意涂鸦。一位山区幼儿园园长体会到“观念一变天地宽”。他在微信中透露,一开始对培训并不热心,可听了几课后,想法就变了,以前认为山区条件差,现在却感到大自然课堂最难得,带孩子们到野外上课效果更好。

  “网一起”是最具现代科技成果的版块,但若论最受欢迎的无疑是“陇上行”“上海行”和“青年志愿者支教”三个版块。“上海行”是通过“逐级进阶”方式,从“网一起”、“陇上行”版块中,选拔优秀校长、园长及教师骨干,到上海来参加为期两周的名师讲座、跟岗见学、驻校考察、课题研讨、文化之旅等活动。迄今已分批邀请1268名学员来上海,或任示范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校长、园长”,或参与教学,探寻先进教育的“奥秘”。

  陇上行,则是上海名师千里送教上门。这一版块虽然是从“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拉开序幕,但名师们忐忑不安的不是艰苦条件,而是担忧当地学生适应不了上海“高大尚”教学方式。然而,一堂“同课异构”的英语课,让名师们彻底放心了。

  这堂课,是沪陇两地老师同台示范。60名甘肃学生和100多位当地老师,先听定西市老师“汉”味十足地上课。后由静安区外国语小学丁羽宏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丁老师借助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和数字媒体等手段,将一堂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们被丁老师的生动讲演完全迷住了,课讲完了,还觉得不过瘾,要丁老师再讲讲。一名胖胖的男生,上台模仿丁老师的英语腔调,竟声情并茂地将课文完整地复述了一遍。那一刻,掌声雷动。丁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地拥抱了这位可爱的学生。

  孩子们希望丁老师晚一点走,想多听一听她上的课。虽然最终丁老师没多停留,但她和她的同事们所创立的“三种英语教学模式”(游戏化、数字化、题型化),却永久地留下来了。

  同样让孩子们难舍难分的,还有很快要回上海的陈敏媛等5名硕士生,她们是2015年8月来到这里支教的。这段时间,她们跟校长到高原各教学点上课时,一提到照相,学生们就闷闷不乐,觉得这是临别纪念了。同时,请陈敏媛去家访的学生也突然多了起来,而当陈敏媛翻过几座山后到了学生家,除了学生家长火一般的热情外,还有一大堆土特产。一位老奶奶因独子在外务工、媳妇智障,小孙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陈敏媛来后,经常和他讲外面的精彩世界,鼓励他刻苦学习,争取将来考到上海去上大学,还教他唱歌、绘画,和他一起办“彩绘室”,用募捐来的学习用具奖励他。看到小孙子一点一滴的转变,老奶奶对陈敏媛感激不尽,特地给她送来了一篮鸡蛋。见家长和学生们依依不舍,陈敏媛也十分感动,她表示明年一定带父母来学校过春节。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接见这些名师志愿者时,高度评价了她们在高原支教的奉献精神,并指出“萤光支教”体现了“四个精准”:一是体现了对党中央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精准理解;二是体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精准举措;三是体现了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甘肃省教育厅、上海支教队伍三方面力量“大爱无疆助学脱困”行动的精准对接;四是 “萤光支教”满意度达97.43%,学员参训后开展二级、三级培训,使“萤光支教”的光亮越来越大,强化了“萤光支教”的精准效果。

  近期,这项被誉为“西部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乡村教师培训工程”,已列入“大国扶贫”重要课题。今年3月,新华社《财经周刊》“两会”特刊洋洋万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萤光支教”经验,使之进入数千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野。

  据中国华信的统计,“萤光支教”项目迄今已为甘肃、云南培训了一万六千多名乡村教师,受益师生超过百万。萤萤之光,熠熠生辉。“萤光支教”,将聚集更多的光和热,照亮更多西部乡村教育前行的道路。

    来源:搜狐公益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