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关注民生
无障碍设施建设亟待升级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5-04  责任编辑: 李艳娜

    据统计,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5%,残障者约有8500万人。无障碍出行,是老年人和残疾人最具体,也是最现实的诉求之一,是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已成为社会服务升级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感受美好生活

    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曾荣获“全国无障碍建设市”称号。全市17.1万名残疾人走出家门时,再也不用担心:盲人出门,盲道是否能提供帮助?肢残人去公共场所,轮椅能否畅行无阻?听力障碍者过马路,能否顺利通过十字路口?

    对咸宁的盲人按摩师胡贞懿来说,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从咸安区高桥镇来到城区幸福路,经营自己的按摩店,并没有不方便的感觉。

    一大早,胡贞懿从高桥镇家里出发,上了6路公交车,坐在一个女孩让给他的残疾人座椅上。到站下车后,胡贞懿熟练地使用拐杖,沿着盲道走到按摩店,打开店铺门开始营业。“现在生活越来越方便了,非常开心。”一路上齐全的无障碍设施,好心人的帮助,让胡贞懿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家住御龙花园的李大爷有着同样的感受,虽然两年前中风下半身瘫痪坐上了轮椅,但生活品质却并没有下降多少。沿着十六潭公园绿道,李大爷由老伴推着,去十六潭公园赏花间春色。道路平坦,没过多久,两人来到公园,李大爷内急,老伴将他推到无障碍卫生间门口,李大爷很快就自己解决了。

    看着美景、闻着花香,李大爷笑着说:“刚开始坐轮椅时总觉得寸步难行,没想到现在各种无障碍设施这么齐全,出门很方便。”

    “‘十二五’期间,咸宁市新建盲道30公里,全市公交车每辆设置2个残疾人座椅;全市无障碍设施的项目所占比例达13.6%;各类医院、居民小区、加油站等公共建筑都建有无障碍设施,完好率达100%。”咸宁市残联宣文科科长柯玲玲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更有利于残疾人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展示自身价值奉献社会。

    “无障碍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元素,能够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及有特殊需求的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权益。”湖北科技学院教授佘翠华认为。

    须有长远眼光

    “我没办法坐公交车,因为我不知道来的是多少路,也不知道它具体停在什么地方。”张冉是一位盲人门球运动员,同时也是北京市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

    提到无障碍设施建设,多年教授聋儿的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刘老师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这几年城市建设是改进了不少,地铁、公交上都有明显的报站提示,但是我们的学生有时也会遇到报站提示关闭的情况,学生坐过或坐错了站就会很着急。如果有形象化的文字、图片或动画提示,他们就会更方便,也会更安全。”

    “我曾经去过北京地铁北土城站体验无障碍,结果,站内是很高的台阶,并没有适合残疾人通行的通道,我是被抬下去的。可以设想,如果残疾人独自出行,不可能进入地铁站。我发现这种情况不是特例,现有地铁无障碍通道的建设还是很滞后的。”作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对无障碍设施极为关注。

    对此,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刘灿向《慈善公益报》记者坦言,“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虽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存在覆盖面不全、功能不完善,已建成设施配套性、系统性不够,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使用中损毁、挤占无障碍设施等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无障碍设施“没法用”,不仅是残障人士也是2亿多老年人的现实焦虑。家在北京朝阳区的市民霍先生说,我们可以用轮椅推妈妈玩遍新加坡,但在北京,很多步道根本用不了轮椅,因为推到头就是马路牙子,即使有个坡也是歪歪扭扭,轮椅推不动。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一切需要它的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无障碍不仅仅是一个台阶、一条盲道,而应该是一项充满人性关怀的工作。无障碍设施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怀。发展无障碍实际上是消除歧视,是尊重生命、维护权利和拥有尊严的充分体现。”

    来源:慈善公益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