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关注民生
郑州:"救助+"为困难群众撑起保障伞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3-28  责任编辑: 李艳娜

  郑州市民政局近日传来消息:刚过去的冬季,郑州市共救助在城务工人员、流浪乞讨人员13347人……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十二五”期间,在郑州,不断创新思路、健全制度,强化措施,依法实施,开启了“救助+”的“大救助、全覆盖、常态化”之路。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李娜

  救助+体系

  形成“大救助”格局

  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防线,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郑州不断创新救助机制,整合分散的救助制度,统一构建社会“大救助”制度体系。规范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八项救助制度。

  有了这八项救助制度,百姓如遇到难题,政府会给予更全面的帮助。

  家住淮河路的马季最近遇到烦心事:原本一家人就要靠低保维持生活,他患有心脏病,做不了重活,他的母亲又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孩子眼看2016年就要高考……接二连三的变故让马季一家的生活陷入低谷。

  2016年3月18日,马季来到市民政局咨询,工作人员了解马季一家的现状后,告诉他,低保家庭有医疗救助,除了医保报销外,最高一年可获1万元救助;孩子考上大学,有教育救助,可以拿到5000元助学金;家庭遇突发事故,还有临时救助,可以有一年1万元的救助金……

  马季听后,按照规定填写了相关申请资料,审核通过,他将得到系列帮助,缓解家庭的困境。

  和马季一样,在“救助+体系”下,越来越多的人纳入到了救助范围内,“大救助”的格局正在形成:

  “救助+基础生活”,以低收入人群为基础,为其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

  “救助+专项”,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为核心,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救助+临时”,低保家庭或者低收入家庭遭遇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人身意外伤害等,可以申请临时救助。

  “救助+特困”,对“散居”三无人员全部纳入城镇低保。

  “救助+救灾”,“十二五”期间,郑州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21万余人,恢复重建民房900余间。

  “救助+慈善”,郑州慈善总会连续5年每年投入善款不少于20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共计150万余人次。

  救助+创新

  开创“全覆盖”模式

  2015年10月26日,还没有立冬,郑州冬季专项救助工作已启动。

  到今年3月15日,郑州实施了为时近150天的流浪乞讨人员和零工人员的专项救助。

  而这样的专项救助,郑州已持续3年。

  2013年,郑州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管理的实施意见》。一张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零工人员的救助之网密密地织了起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由民政部门牵头负责做好救助管理工作;零工人员由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市城乡建设、人社部门督促指导大型建筑工地、大型商贸市场等的主体管理单位在场内设置零工服务管理点;各区、开发区统筹协调,在零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零工安置点……

  2013年~2015年11月底,郑州市冬季专项救助工作中,成立临时救助站(点)14个,共出动417513人次,车辆65322台次,共救助49132人。

  “全覆盖”,是对困难群众救助范围的全覆盖,低保人员、低收入家庭、流浪乞讨人员、“三无”人员、贫困大病患者、生活困难的教师和民警等群体都被纳入了救助范围。

  “全覆盖”,是对困难群众需求全方位的覆盖,包括除基本生活保障外的教育、卫生、住房、医疗、临时救助等各方面的全覆盖。

  “全覆盖”,是政府各部门联动的全覆盖,民政、公安、人社、医疗、教育、城管等各部门各司其职,慈善、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织就救助之网。

  “全覆盖”,是大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以制度为保障,以实施为抓手的大救助的全覆盖。

  救助+机制

  构筑“常态化”救助体系

  有规矩,才成方圆。郑州市积极健全救助政策,不断完善救助体系。近年来,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总要求,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郑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完善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医疗救助制度、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建立了郑州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等制度,进一步筑牢织密了民生安全网,覆盖了社会救助制度的盲点。

  体系完整,标准也在提高。2011年~2015年,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40元提至52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80元提至290元。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2592元提至4176元;集中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4320元提至6960元。

  同时,低保标准建立了自然增长机制。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2011年郑州市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刚过去的“十二五”,郑州以“救助+”的形式,以民为本、开拓创新、依法救助,走出了一条“大救助、全覆盖、常态化”之路。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郑州的“救助+”将拓展到更广泛的民生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和加强,让社会进步、政府关怀、慈善文明覆盖更多的群体。

    来源:郑州晚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