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关注民生
让老人在社区实现"养者能医"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3-04  责任编辑: 李艳娜

  编者按:

  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这个庞大的人群如何优雅地老去?远足旅行、尽情歌唱、优雅舞蹈……这都必须建立在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基础上。然而,很多老人受困于各类慢性疾病,对美好闲适的晚年生活只能心向往之。

  有没有一种机构,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管理好慢病?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跟踪帮助老人实现健康晚年生活?南京苏新智慧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新”)正在寻找答案,探索让老人身心健康地获得快乐的晚年生活。

  创新医养+社区养老模式探索慢病健康管理具体做法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

  2014年5月26日,南京苏新智慧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开始探索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产业化道路。事实上,年轻的苏新是拥有十多年“养老”经验的行业先驱,是“娱乐养老”生活方式创始人侯国新及其团队在养老领域的又一个新探索。

  在为老服务过程中,疾病给老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一直让侯国新和他的团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老了总会生病,单纯的精神关爱不能满足所有的老人,有的老人年纪不大,过早得了慢性病;有的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自然出现了器官的病变和老化,面对这样一群老人,该如何让他们快乐?侯国新和他的团队发现,目前大医院承担着诊断治疗的功能,但去一趟医院非常不方便,光是坐车、挂号、排队、看病、拿药就要花上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社区医院则更多的是承担预防的功能。然而,慢病养护、康复护理、中医调理、监督跟进等医疗手段恰恰是慢病老人最迫切的需求,所以在社区里无论哪种形式的养老,慢性病养护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及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指出,慢性病已成为中国人的头号健康威胁,脑卒中等脑血管病作为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如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20年,病例还将增加一倍。

  《意见》及慢性病现状坚定了苏新对新的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也为其指明了方向,其首创的“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旨在通过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健康数据预判、营养搭配等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帮助社区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实现“养者能医”。“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采用“一医五养”的模式,即在社区建一个“医馆”五个“太极瑜伽养馆”,来实现“做中国社区老年慢病健康管理专业机构”,并注册“正清舒心堂”为服务品牌。

  “医”指通过医馆用传统中医文化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慢病管理、康复理疗、中医药调理等服务,让老人“看好医不难,吃好药不贵”。

  “养”指通过养馆为老人提供传统太极瑜伽、书法养生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老人“练好吃对,长命百岁”。

  “e+”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医馆、养馆串联,将老人健康档案和病史档案两卡相结合,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慢病监控。最终让每个老人都能在社区“优医优养,生活安康”。

  医养结合新探索

  初见成效便利社区老人

  2015年6月1日,首家苏新慢病养护康复中心(即“正清舒心堂中医馆”)在南京锁金村街道开业。一走进养护康复中心,一台融合了身高、体重、血压等常规体检项目的仪器赫然在目,只要刷一下身份证,就可以在该台机器上做免费检查,一旁的工作人员会给予专业性的指导。走到二楼,康复理疗室、中药房、医养大讲堂、专家诊疗室、康复器材等各个模块有序成列。

  “好医”是社会公共资源,通常患者去医院找专家,一号难求。中医馆通过与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每周到中医馆坐诊,让医生与老人交流、问诊,帮助老人实现“看好医不难”的愿望。“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著名中医蒲辅周先生认为,“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根据此思想,中医馆弘扬一个老人将由一个医生稳定跟踪服务,这种“家庭医生”的服务能让医生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做到准确了解,从而给出合理的调理方案。

  “有事没事,过来查查、过来听听、过来练练。”养护康复中心的成立给周围社区老人生活带来了不少改变。

  80岁的王红琴长期患有失眠症,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但每次去医院复诊都是全家人出动,十分不便。如今,她每天都来康复中心报到,在心理诊疗室里,她躺在带有诊疗效果的沙发上“深睡”,头上戴的仪器,其终端由一旁观察的医生连接在手中的平板电脑上,王红琴做梦的数据被医生认读。“我每天都会来睡眠椅上睡上一小时,真的能睡着,精神好了很多。基础的检查这里都有,检查的结果都会上传到医院数据平台上,我就不用老让孩子们陪我去医院了,直接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理疗,费用也省了不少,孩子们也都非常放心!”做完理疗的王红琴神采奕奕。

  60岁的李平也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上做着理疗,他表示,50岁的时候他就得了糖尿病,一直靠药物控制,糖尿病导致他腿部出现并发症(静脉曲张),经常疼。但现在每两天就过来用专业仪器理疗一次,非常方便。“糖尿病靠的就是后期的养,这里的医生帮我做好日常的饮食搭配,锻炼计划,定时提醒我,这是去大医院看病都享受不到的服务。”李平说。

  苏新慢病养护康复中心成立半年以来,在精神“养”的基础上拓展了“医”的部分,更加丰富了为老服务的外延,实现老人慢病的后期康复管理,正在通过整合医疗、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和资源实实在在地帮助老人解决慢病的康复问题,为老人的后期诊断提供保障,实现老人慢病康复信息跟踪无障碍,切实解决了老人看病远、累、难的问题,也真正落实了国家提倡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指导意见。

  以养护康复中心为圆心,辐射两个相邻的社区。同时,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五家养馆分布在四周,养馆为老人提供传统太极瑜伽、书法养生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倡健康的生活模式,帮助老人获得身心健康。

  从实践中不难发现,慢性病养护不仅深受老人的欢迎,更是家庭以及全社会的需要,它是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一次延伸,也已然成为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化新的着力点。

  打造产业化之路让医养+社区养老模式惠及更多老人

  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同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医养融合”的背景下,苏新所提出的“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的未来又将如何呢?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苏新也很乐意面对这个问题。

  1.区别传统医养融合概念,为社区有自理能力老人提供服务,实现老人在社区“养者能医”

  如今,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医养融合的试点工作,主要在护理院或者养老机构开展。苏新在实践中发现,实际上对医养融合需求最多的是“居家养老老人”,即约97%的老人,因此苏新倡导的“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这97%的老人。与传统医养融合更侧重于护理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不同,“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核心是为有自理能力老人提供“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延长有自理能力阶段,提升生活质量,缩短不能自理或半自理阶段。最终实现让每位老人都能在社区“优医优养,生活安康”。

  2.专注为老人提供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健康管理手段,最终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因此提升老人健康生活品质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鉴于此,苏新通过为老人提供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信息化手段、健康数据预判、营养搭配等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慢病健康管理体系,从而最终实现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

  3.以产业化思路发展,以“一医五养”建店形式为依托,做“正清舒心堂”服务品牌连锁

  “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要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而服务品牌连锁已经是全世界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因此苏新将正清舒心堂服务品牌连锁定位为其商业模式,即以生活方式、产品标准、店铺形式、功能布局、人才培养的标准化、统一化为基础,形成高复制性;以传统服务业连锁+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建立大数据,形成竞争壁垒;以稳定可靠的盈利模式促进“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

  4.将互联网技术与医养相结合,提高竞争力

  “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和传统医养结合的区别不仅止于此,最大的区别就是该模式让互联网技术与医养相结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开发了“一家卡”软件,该软件以老人为主,覆盖全家健康。通过该软件,子女可使用手机微信、APP终端等帮助老人就医问诊,通过终端管理全家健康情况,避免了老人对现代化工具不熟悉、不会操作的情况。通过微信端、网页端也更方便对老人进行记录跟踪、医疗咨询及信息服务等。

  5.做有责任的企业,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

  对苏新而言,“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不仅承载着对老人的关爱,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回馈。“现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在走产业化道路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苏新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一个“养”馆需要5名工作人员,一个“医”馆需要8名工作人员,一个社区建“一医五养”,就可以提供40-50个就业岗位。以江苏省为例,一个城市大概有社区100个左右,全江苏有1000多个社区,理论上就可以建1000家店,就可以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1000多个创业机会。而苏新的目标是面向全国,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岗位。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中国社会养老现状》中指出,13-15年后养老产业将会替代房地产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大行业,成为中国新的超过10万亿级的超级大产业。面对未来的超级大产业,苏新充满信心:“养老是责任,服务是产业,‘医养e+社区养老模式’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如何为老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我们还在这条路上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实现目标,让天下老人都受益,最终实现让每个老人都能在社区优雅地老去!”

    来源:人民政协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