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教育
高中生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1-15  责任编辑: 李艳娜

  去年,上海市有49000余位高中生参加了志愿服务。今年起,志愿服务将全面覆盖所有高中生,并被纳入高中课程。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昨天发布的《关于加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再次强调学校要把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作为一门重要体验课程,不少于60学时。这是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配套上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之一。

  怎么参加志愿服务?集体组织,监护人书面同意

  《实施意见》指出,纳入课程计划的高中生志愿服务主要是以集体组织形式开展。

  为何要集体组织? 市教委有关人士解释,高中生志愿服务是一门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的体验课程,既然是一门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必须体现集体性参与。同时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要求中小学的志愿者服务要集体组织。

  因为被纳入了课程,所以才能有高中阶段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的课时安排。这些课程一般将安排在每学年的2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中完成,不足部分在寒暑假、双休日或放学后完成。志愿服务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安全问题也是采取集体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加,也需要经过监护人书面同意,并采取定岗服务的形式展开,参加前会切实做好相关指导培训和风险防控工作。

  由于60学时只是参加志愿服务的最低要求,学生如果有意愿有精力有兴趣,也可以个人参加志愿者服务,但应当由其监护人陪同或经监护人同意参加。

  如何记录志愿服务内容?有统一平台,赴外地服务也算

  《实施意见》对于志愿服务的记录、查询方式等都有了细化规定。

  由学校团组织在市、区县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中开展的集体性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内容记录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sj.21boya.cn)上;个人参加的经历可记录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的“自我介绍”部分中。志愿服务所形成的调查报告或者研究报告可记录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部分。

  “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是全市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和数据录入平台。凡经过认证的社会实践基地和项目必须在该平台上公布,高中生志愿服务的岗位报名、结果记录、信息查询也可以登录此平台查询。微信公众号“易班博雅”和“上海教育”政务微信也合作开发了查询系统,学生可关注上述两个微信,登录查询相关信息。

  对于一些学校基地已有运作成熟、规范、固定开展的外省市社会实践基地(项目),只要符合条件,并按相关规定程序申报,经区县或者市校外联办审定备案也可以开展志愿服务并作记录,但是只记录学生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其他如考察类、学农、学军类等社会实践不计入志愿服务学时范畴。

  如何确保信息记录的客观真实?24小时内完成记录

  为确保志愿服务信息记录及时准确,强调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之后,要及时记录和确认。一般要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要在学生完成志愿服务后的24小时内完成上网记录,不间断、持续性的志愿服务岗位可以在全部完成后24小时内记录。学生在基地(项目)记录后的3天内可以进行验证核实并进行确认,如果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最后还会由学校负责老师进行核对确认。

  由于和高考挂钩,真实性是高中学生志愿服务记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校在录取时可资参考的首要前提。《实施意见》中提出几项保障,如通过强调以团支部或团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性志愿服务,并做好过程中的记录、指导及各项保障工作;在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后,由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第三方负责实时记录,保证客观;全市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发布和数据录入平台,可以进行相关材料公示,提供规范的统一标准管理,保障数据真实。

  同时还将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措施。实行市区校三级管理,并完善信息审核、公示投诉、信誉等级评定等制度。为了保障身份、记录不作假,将建立虚假记录证明责任追究制度,发现虚假记录追究到底。

  [数据]

  去年4.9万名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

  去年4月底以来,市教委会同各有关单位认真细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有关具体要求,搭建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积极推进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截至去年12月31日,256所高中全部在电子平台注册,已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学生有49352人,占高二学生总数54452的91%,累计320287人次;去年10月1日至今,已参与服务的学校数172个,占学校总数的67%。市教委会同各有关单位共同建立了1514个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为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岗位。

  各方看法

  学校实践基地就近安排,常态实施

  卢湾高级中学副校长梅洁表示,学校原来也有“一班一居委”志愿者活动,但志愿服务入课程后,覆盖的面成为全体学生。如果因为与高考挂钩,就以功利性的态度来应付,那反而违背了初衷。对于学校来说,如何把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的职业体验活动相结合,把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特长相结合,与学校的特色教育相结合是值得学校思考的问题。

  卢湾高中目前签约的实践基地全部集中在学校周边,方便就近安排,常态实施。全校学生周五下午轮流开展志愿者实践活动,每次安排两个班级,每班学生每学期安排两个下午共8学时,一学年共16学时,其余4学时安排在寒暑假和双休日。岗位任务则与学生特长相结合。每周岗位固定,根据学生兴趣特长集中安排。

  “让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强调志愿者精神的培育,是开这门课的意义所在。”梅洁表示,这一点在对学生家长进行志愿者活动培训时也是需要强调的。

  实践基地 提供个性化岗位避免“走过场”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教育部主任傅强告诉记者,《实施意见》出台后,对于提供志愿服务内容的实践基地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场馆资源,岗位设置与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契合点。“如何对岗位进行分类和分层,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并设定教育目标,辅之以教育专员的监督和指导,最后以一定的形式进行总结、反馈和评价,志愿服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课程。”他认为,这样才能避免高中学生在博物馆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刷学时”。

  据悉,今年寒假,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就将推出一大类全新的岗位:“探究类岗位”。这类岗位将以辅助开展研究工作为主,包括问卷调查、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等,通过探究类任务和课题研究,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此,宋庆龄故居专门设立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观众行为调查与分析” 课题,该课题将由7份《调查报告》组成,基础数据将包括5000份游客调查问卷、600份定点观察样本和400份跟踪观察样本。所有的调查问卷、定点观察、跟踪观察,包括之后数据录入和初步分析,都计划交由交大附中的志愿者们完成。预计这项工作将在全年提供近300个岗位。

  学生家长 对孩子成长有好处没有坏处

  南洋中学高二学生詹幸蓓去年参加了公安博物馆讲解员的志愿服务,她觉得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也让自己对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当时我正在为南洋初级中学的弟弟妹妹讲解,后来不少游客也一起听我们这些高中生讲解,结束后他们说还以为我们都是专业的讲解员呢。”詹幸蓓说,这让她真正地感受到了“助人”、“乐人”、“乐己”的快乐,这是书本上感受不到的。

  南洋中学学生家长潘华则表示,学校安排的志愿服务工作,让孩子成长了很多。“我们开始也担心会不会影响学习,但是发现他去给低年级的学生补课,学会了照顾人和关心人。去美术馆参加志愿服务之前,学会提前做好作业,完成长达一整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回来后,会告诉我们一整天的所见和所感。我觉得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于孩子成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来源:青年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