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强为什么要捐给复旦7个亿?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6-01-14 责任编辑: 李艳娜 |
|
2015年度全国大额捐赠不算多,卢志强向上海复旦大学捐赠7亿人民币,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笔。卢志强在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国富豪中排名17,此前在慈善领域捐赠亦不少,但一贯行事低调。 捐赠签约仪式 7亿元捐赠 2015年12月21日,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泛海公益基金会签约,复旦大学校董、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校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卢志强通过泛海公益基金会向复旦大学整体捐赠7亿元人民币。其中2亿分5年支付,另外5亿按工程进度支付。 捐赠5亿元的“复旦泛海中心”项目,包括支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筹)、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以及若干其他教学科研机构的发展。另外5000万设立的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发展基金,也是用来支持该学院的筹建和发展。据报道,该学院最快2016年秋建成,将开设金融MBA、EMBA等项目并会招收本科生。(复旦大学曾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合办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现已停办。) 此前,2015年5月27日,在复旦大学成立110周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之际,泛海控股集团曾向复旦大学捐款1.5亿人民币,部分用于经济学院新大楼和高级金融学院的建设。(这笔捐款包含在后来的7亿之中)。 为什么是复旦? 2015年12月11日晚间,泛海控股公告称,其间接全资子公司拟联合另外4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2月27日,卢志强、傅军、史玉柱等在离开宁夏前敲定:将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设立在银川市。保险是泛海控股金融布局的一块重要拼图,事实上,泛海控股的金融业务现已涵盖证券、信托、期货、保险、基金等领域。 泛海控股自2014年初开始转型,初步建立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综合性业务布局。2015年卢志强回归后提出的“以金融为主体、以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产融一体化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是战略转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再次升级。 所以,卢志强捐赠7个亿支持母校复旦建设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也顺理成章,这是泛海控股金融领域布局的一步棋。更不用说泛海控股的董事中还有复旦校友和教授。 泛海公益基金会在此次捐赠中,可能只是过路神仙,经一下手。通过泛海公益基金会的2014年年度报告可以看出,当年捐赠的10个项目方向比较复杂,包括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等机构联合实施的边远贫困地区扶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抗震救灾、国际交流、大学生创业等,还资助了一家《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基金会专职人员只有4个,项目多以资助为主。 校友捐赠意义何在? 5月27日,泛海控股向复旦大学捐款的1.5亿,已经是复旦当时收到的最大额度的单笔捐款,年底增加到7亿更创下了复旦大学校友累计捐赠金额的纪录,着实给复旦大学增光。 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工作,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之一。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每年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也将校友捐赠列入评价指标。在该报告统计的1990—2015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中,复旦在第24位,注意,是仅校友,不是所有社会捐赠。在2016年的这个榜单中,因为卢志强的7亿捐赠,复旦一跃上升至第4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对于大学来讲,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化、向社会募集办学资金,也应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教育部2015年8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中,“社会捐赠经费及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被列入其中。 2015年8月,70多所部属院校公布了2014年度决算情况,榜上前五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最大收入来源是事业收入,其次是财政拨款收入,最后是其他收入。在其他收入中,清华大学的捐赠收入最高,为3.96亿元,但放在123.6亿元的年度收入里,只是很小的部分。复旦虽在前五,但年度收入45.75亿与前边上海交大的80.66亿差了近一倍。 大学可以用捐款做什么?由于捐赠不是来自纳税人的财政资金,学校可以拿这笔钱做平时做不了的许多事情,比如为在校学生提供高额的、多种类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好的住宿及运动条件等等。另外,巨额的捐赠还能让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排名得到提升。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及相应的财政收入增长下降,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难以保持前些年那样的高增长,高校会更缺钱、永远需要更多的钱,将是今后办学一种“新常态”。作为大学,就要从现在开始,把获取社会捐赠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否则,“必将把院校置入一个未来的经济风险之中。这种风险意味着这所学校已难有能力再维持有质量和竞争力的教师、学生和项目。” 来源:公益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