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爱心艺术家
杨锦麟:中国公益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2-11  责任编辑: 李艳娜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个#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十三个故事,主人公叫杨锦麟。

  采访杨锦麟的提纲,被前后修改了三次。采访顺利结束后,不等双方寒暄,杨锦麟操着一口闽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记得把文章先发给我看一下。”为杂志拍照,编辑希望他能拿一个道具配合,他委婉拒绝,“不太喜欢这样的动作”。

  灰色鸭舌帽、黑色半框眼镜、黑白格围巾是杨锦麟最近几天出差的标配。六十三岁的杨锦麟镜头前后一样,气场全开。七年读报(《有报天天读》)、两年走读(《走读大中华》)、三年台长、三年创业,看似随意勾画“一介唐装书生”的繁杂日常,却极受广大群众的追捧。有人评价杨锦麟是“性感的糟老头”,他听说后呵呵一笑,“这本来对我来说是一个怦然心动的评语,但是最近缺乏体育锻炼,一个腰围壮大的老头子怎么可能帅气,我该减肥啦。”

  杨锦麟,福建厦门人。十五岁,他带着一纸初中毕业证书和一套《毛泽东选集》,在一列满载哭声与歌声的火车中离开城市,奔赴闽西山区。八年知青岁月,杨锦麟感受到苦难和挫败,想要读书的愿望也日益强烈。1978年这个闷热的夏天,恢复高考的机会被他抓住了。杨锦麟复习了二十天,最终以政治满分,历史97.5分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

  之后的日子似乎顺风顺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当上副教授、娶妻生女。然而,“闲出鸟”的生活没有让杨锦麟感到满足。1988年,三十五岁的杨锦麟带着一家人,跨过罗湖桥,来到香港。

  “我想,投身媒体是生存的不得已,来到香港定居,英国人都不承认内地高校的学历”,初到香港的杨锦麟不得不从零开始。他做过投资,当过顾问,也做过分析员,最后找到了媒体,这个他日后安身立命的行业。“有半年时间,一家三口吃喝全靠我在报纸专栏卖文”。这之后,杨锦麟的事业随着香港金融危机起起伏伏。五十岁再一次失业后,他跑到镇江茅山,听一个道士给自己算命。道士告诉他,“两个星期后,机会会自己找上来,把握好了,你就能扬名天下。”

  很快,转机真的出现了。2003年,凤凰卫视打来电话,邀请杨锦麟加盟,做出镜主持人,做一档读报节目——《有报天天读》。节目播出后,杨锦麟被称为“中华读报第一人”,他彻底火了。

  凤凰九年,后辞职前往香港卫视担任副总裁兼执行台长,60岁又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曾任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的曹景行评价杨锦麟,“老杨五十年的积累,五十年的人生历练,没人教,也无法学。”

  “很多人批评我最大的毛病就是太重感情了,男女,同事等等之间的感情”,杨锦麟的同事们喜欢用“性情中人”,“为人仗义”来形容他。有时候外出做节目,走进贫困山区,杨锦麟回来口袋里边基本上是空的。“好几次回家,我连打的的钱都没有”。情怀在胸,机缘巧合, 2012年3月,西子湖畔,杨锦麟和几位好友一拍即合,要为改善中国农村做点事,利用自己在传媒界的影响力,着手筹备“锦麟乡村读书计划”。

  有人说,此举是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八年青春夺回来,杨锦麟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如果只是这么单纯的理由可能没法说明我们的初心,其实我们的动机很简单,我们见证了共和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只想在六七十岁的时候,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回馈。”两年后,锦麟公益基金会也成立了。下一步,杨锦麟计划在锦麟基金会上放更多精力。“我一直希望跟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校委会,各地爱心人士,把乡村图书馆这样一个文化活动系列铺到社会更地,从边远山区逐渐推进”。

  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公益媒体人,拥有162万微博粉丝的杨锦麟在镜头前直言不讳,针砭时弊。中央打虎拍蝇,他评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贵如黄金”;天津百日祭,他写道“英雄被遗忘,幸存消防员仍无说法”;巴黎恐怖袭击,他反思欧盟移民政策……

  镜头下的杨锦麟步履坚定,他正为锦麟基金会、乡村读书计划、公司业务奔走,“最近太忙了,都不知道在忙什么啦。忙着出差,忙着社会公益活动,比如锦麟公益基金,阿克苏乡村图书馆系列文化活动落地,还有前不久的老兵回家,骨骸归国的活动。”

  这几年,杨锦麟多次担任“责任中国”公益盛典的评委、主持人。业内人评价称,其人言语睿智风趣,对“全民公益”、“公民在行动”等理念均有独到见解。而在杨锦麟看来,“有责任的中国人其实不是很多,通过‘责任中国’评选,让责任成为每个共和国公民与生俱来的基因,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为媒体人,杨锦麟嬉笑怒骂、真情真性;作为同事,杨锦麟埋头工作,豪爽痛快;作为丈夫,杨锦麟笑说,“都老夫老妻了,也不在乎天天厮守在一起,能理解就行了”;作为父亲,杨锦麟对女儿的爱,溢于言表,曾有同事这样形容父女俩,“女儿留学美国,做父亲的,背包伴行,安排生活,视察学校,打点一切”。

  “被工作占据着大量的时间,顾得大家,却无法兼顾小家”,过了耳顺之年的杨锦麟,尽管忙的连生活规律都没了,确是乐在其中,“我暂时没想到退休,香港也没有退休这一说,你能干你就干吧。要是真退休了,我会继续行走,去值得去的地方。”杨锦麟笑称,自己的人生大概是不能停止脚步了,“既然穿上这双红菱鞋,那就要一直走,走到死,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5年7月,杨锦麟与社会学家李银河等人一同去了一趟北极。乘船航行于北冰洋的那些日子,在杨锦麟看来,是一生中难得奢侈的闲暇时光,“我开始有时间去打量我们脚下的这一颗星球”。回来后,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想往后的这几年我还要继续这样行走,继续挑战不可能。

  他这样活着,在别人安逸一方的时候,他选择勇往直前;在别人坐而论道的时候,他选择坐言起行。这是他为这个国家负责任的方式。

  关键是,这样活着,很酷!

  微访谈

  中国财富:2015年快结束了,回顾这一年,你如何评价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满意?

  杨锦麟:这一年是锦麟传媒转型的关键一年,我们虽然和腾讯合作,获得互联网视频的阶段性成果。我们有15亿播放量,一些纪录片也获得好评。但我们也有一些教训,一些项目实践过程不是很合理。所以着力今年下半年在移动端,尤其是新媒体和其他领域有所发展。

  中国财富:你这么忙,闲暇时用什么放松自己?现在的生活规律吗?

  杨锦麟:忙的实在不太应该,但创业就是这样,没日没夜,因为团队还要成长。闲暇主要补觉,读书,打坐发呆,谈不上什么生活规律,跟年轻人一样,不像是个六十岁的老头。

  中国财富:你多次参与责任中国评审工作,你个人倾向于选择哪类项目?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杨锦麟:我会倾向一些难度很大,但通过个人努力,能够影响社会多数人的项目。关于评判标准,我相信整个责任中国有自己的要求,我们会很努力去符合这个要求。因为中国这个公益事业,公益人物,正处于很脆弱的阶段,有很多挑战,我们要给更多扶持和鼓励。

    来源:新浪公益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