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爱心艺术家
范志毅现身“钰爱同行•自闭症关爱计划”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2-04  责任编辑: 李艳娜

    你或许接触过这样的孩子,他们非哑不言,非聋不闻。面对繁华闹市他们视而不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似与常人无异,却无法如常人般正常生活。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11月30日下午,上海东方绿舟拓展训练基地的草坪上一片躁动,亚洲足球先生、前国脚范志毅现身“钰爱同行•自闭症关爱计划”公益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现场人群和游客的围观。

范志毅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拓展训练

  事实上,这并非“范大将军”首次参与有关自闭症的公益活动,退役以后他长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其中不少是关于自闭症的项目。在他的概念里,公众人物在享受荣耀的同时,也应当尽可能多做好事回报社会。

  再次看到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与自闭症儿童有过深入接触的范志毅感触颇多。第一次遇到自闭症孩子的场景令他印象深刻,“那些孩子有的长得很精神,有的弹得一手好钢琴,却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让人觉得很心痛,很可惜。”

  这就是为什么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看似与常人无异,却如天上的星星般,相互间隔数万光年,在各自的小宇宙中独自发光。

  研究表明,自闭症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的群体,是个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全球约有3500万自闭症者。初步估计,国内典型自闭症者不低于100万,自闭症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自闭症孩子最典型的症状是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行为方式刻板。“你跟他说十句话,他可能只听到一句话。”所以在与自闭症孩子交流时,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时刻以他为中心。因为多次参与相关活动,范志毅深谙与自闭症孩子的沟通之道。“踢球的时候,玩扑克的时候,你要跟着他们的节奏来,家长或者志愿者在旁边的角色就是辅助和配合。”

  上海爱好儿童康复中心特教老师刘老师介绍,自闭症儿童普遍比较敏感,如果他发现你们的谈话间存在矛盾或者感觉受到冒犯,他们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跟你说话。

  对此,范志毅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参与秋游、户外活动,到紧张激烈的比赛场地,让孩子们感受别人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的快乐,甚至融入到挥洒汗水的队伍当中。“这其实跟足球运动员意识形态的锻炼非常类似,球员每天都要进行大量技能训练,目的就在于强化意识,让其达到灵活自如的一种境界。”

志愿者与孩子、家长们一起做游戏

  刘老师也表示,节奏欢快的拓展活动确实适合部分交流障碍的自闭症孩子,自闭症孩子普遍先天注意力不足,只有不断地对一个动作或者行为进行重复,才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做好某一件事。不过他也指出,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有其特殊性,辅助治疗方法也应当有所区别。

  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干预是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这就给自闭症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他们不仅日常生活上比别人多了负担,心灵上也多了煎熬。

  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父亲介绍,让他最无奈的地方不是孩子的病情,而是社会对自闭症的恐慌和排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他经常带儿子去逛超市、买东西。但是,对一个存在交流障碍的孩子来说,适应复杂的社会规则谈何容易。

  自闭症孩子行为不受控制,在公众场合容易引起误会。每当孩子在公共场合突然喊叫的时候,旁人异样的眼光总能让这位父亲感到像是被无形的针刺痛着他的内心。

  这位家长无奈地表示,他对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大家的不理解无可厚非,社会上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接触过自闭症者。不过,他依然坚持在尽量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带孩子去公共场合,让他学会控制自己,学会融入到这个社会。“最终的目的是让他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尊重社会规则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对此,范志毅表示,社会应当给予自闭症家庭更多的理解,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当医生亲口说“你的孩子是自闭症”时,很多家长的内心是绝望的,自闭症就像是一颗炸弹,顿时让一个家庭陷入焦躁、绝望、无助的困境。

  更令人痛心的是,他们还要默默地背负“自闭症家长”的标签。

  范志毅曾经与孩子家长有过交流,交谈中一位家长向他讲述了外人难以体会的艰辛,让同样身为家长的范志毅感同身受。“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最简单的是可以倾听他们‘倒苦水’,这对他们也是一种帮助。”

  范志毅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作为公众人物,范志毅建议体育明星可以联合起来为社会做贡献,“大家联合起来,一定有更多的好想法,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他还表示自己也会建议申花俱乐部更多的关注公益,“不光是自闭症,也会考虑其他疾病项目。”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