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聚焦公益
中国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研究报告发布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1-27  责任编辑: 李艳娜

  近日,国内首个面向公益行业专业筹款人发起的会员制平台“公益筹款人联盟”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研究报告》。该报告梳理了2014年度中国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的总体发展情况、捐赠人人群特征与偏好,对国内经典案例开展分析,对比国际网络捐赠平台的特点,揭示了中国网络捐赠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捐赠总额超4.37亿元 捐赠人次超11.17亿

  青年报记者从报告中注意到,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各类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募集的善款总额超过4.37亿元人民币,捐赠人次超过11.17亿。其中,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腾讯公益和新浪微公益作为最主流的网络捐赠平台,共筹款4.26亿元,约占据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筹款总额的97.5%。相较于2013年,这四大平台的筹款总额下降了约0.76亿元,但捐赠人次增加了约6.8亿,呈爆发性增长。

  据分析,造成筹款总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2013年芦山地震吸引了大批捐赠,2014年虽然也发生了鲁甸地震,但影响力远不及芦山地震。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公益机构与各类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为吸引公众参与付出了诸多努力与贡献,最终促成网络捐赠人次实现爆发性增长。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提高捐赠便捷度与公众参与度,各类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在2014年均推出了关键举措。如阿里巴巴公益充分利用其网商资源,优化公益宝贝,更好地实现了商家、消费者与公益机构的良性互动,2014公益宝贝贡献了高达11亿的捐赠人次。蚂蚁金服公益平台将“爱心捐赠”放入“财富”界面,倡导捐赠是个人财富的理念,并将“爱心捐赠”应用前置,为平台上的筹款项目引入大量的流量,筹款效果显著,是2014筹资总额最高的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新浪微公益平台全面启动品牌捐,传播时更注重借助平台上的明星资源来扩大品牌影响力。而腾讯公益平台设计的微信“一起捐”功能,成为熟人网络最佳募款工具之一。

  与此同时,公益机构也基于各平台优化与新增的功能开展了更多筹款尝试。相较于2013年、2014年阿里巴巴公益网店新增入驻公益机构132个,增长高达103%。以“冰桶挑战”、“微笑挑战”为代表的体验式筹款,以“一个鸡蛋的暴走”、“善行者”、“为爱同行”与“挑战8小时”等为代表的运动筹款等创新有趣的筹款方式,吸引了大量公众参与和关注。

  专家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指尖公益”移动捐赠逐渐成为公众进行公益捐赠的主要选择。“2014年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捐赠人次的爆发性增长,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支持公益,全民公益态势正在成为可能。”

  第三方平台发展迅猛 多元化趋势初显

  目前中国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形态丰富多样,报告根据平台发起方性质以及筹款模式,将平台分为捐赠平台、公益众筹平台与公益网店平台3大类型。

  其中,以阿里巴巴公益为代表的公益网店平台,以及以蚂蚁金服公益、腾讯公益和新浪微公益为代表的基于商业平台的网络捐赠平台,在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筹款总额的占比超过28%与68%,成为中国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发展的重要动力。

  虽然独立捐赠平台、公益众筹等平台在捐赠总额中占比并不显著,但也获得了迅速发展。与上述主流网络捐赠平台相比,独立捐赠平台在设计上更聚焦公益机构需求,公益众筹平台更利于小机构迅速发起募款项目。未来,独立第三方捐赠平台的细分定位也会越来越明显,各平台的新功能也将会陆续出现,中国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初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帮扶更受捐赠人关注

  报告对捐赠人人群特征与行为偏好展开的分析显示,80后、90后成为网络捐赠主力军,在新浪微公益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网店各个渠道中占比均在60%——70%以上。其中,90后表现更为活跃。

  新浪微公益、淘宝公益网店、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数据显示,捐赠人更偏好每次捐赠金额在0——10元之间,其中,淘宝公益网店的小额捐赠人数占比高达92.8%,新浪微公益占比80.2%,蚂蚁金服公益平台占比77%。不过,0——10元的小额捐赠区间和网络捐赠平台自身的引导设置有关。

  就支持的项目而言,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帮扶项目最受捐赠人欢迎。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中,医疗救助类项目捐赠额占微公益筹款总额的66.2%,在阿里巴巴公益网店数据中,弱势群体帮扶项目筹款总额占比34.6%。不过,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类项目虽然筹款额和参与人次较低,但单笔平均捐赠额都属于较高水平。

  总体而言,2014年中国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的捐赠总额相比2013年虽然有所下降,但捐赠参与人次呈现爆发性增长,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不断提升,全民公益前景乐观。

  专家表示,随着网络捐赠平台的的多元化发展,捐赠参与形式将更为丰富,不同规模、类型的公益机构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公益机构可对各类型平台的最新动向保持关注,同时不断加强新媒体传播的能力和意识,开拓移动端的捐赠人服务渠道。“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的结合愈加紧密,网络捐赠平台也将助力公益真正走进大多数人的生活。”

    来源:青年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