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之道:慈善如针灸,要找准要害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0-29 责任编辑: 李艳娜 |
|
斯蒂芬·汉兹 2015年10月22日,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Rockefeller Brother Fund)总裁斯蒂芬·汉兹(Stephen B.Heitnz)到访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与院长王振耀一起回顾了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史以及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1979年7月,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仅6个月之际,斯蒂芬·汉兹就首次造访广州。近40年间,“中国和它的慈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斯蒂芬·汉兹的第15次访华,在他的眼中,在洛克菲勒家族及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慈善版图中,中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门规 今年是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成立75周年,斯蒂芬·汉兹在当天总结了基金会在慈善事业上的六条经验: ❶合作和杠杆化。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由洛克菲勒慈善家族第三代成员的5个兄弟协同建立,因此得名。因而,“协同合作”的文化在基金会和家族慈善文化中尤为重要,是基金会开展工作所秉承的精神。“杠杆化”则意味着需要利用慈善领域相对有限的经济资源,去撬动更多的资源,才有可能为世界带来更大的变化。 ❷慈善并不仅仅关乎钱。慈善还关乎价值、想法、说服力和领导力。 ❸应投资非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是人们向善的驱动力,应该不断地去滋养这个部门,让它不断地得到改善。 ❹跨界解决问题。应通过文化、艺术、社会关系、公民参与、经济和政治等不同的构建,通过多学科的方式,对慈善做出创新和改变。 ❺保持实验的姿态。慈善领域的资金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应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进行冒险,冒公共和私有部门不愿意去冒的风险,进行实验和实践,通过失败和错误进行学习,创造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法。 ❻自我审视。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从失败的教训中改正,通过审视历史,不断地去评估以往项目的影响,了解捐赠方的反馈,并从中学习经验和知识,向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